技术中心
 
 

私有云的三种玩法

   日期:2016-03-14    
核心提示:其实公有云和私有云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每一类都有自己的长板,也有自己的短版,发展的关键在于围绕长板布局,补足短版,赢得自己的发展空间。同样,在私有云领域,合纵连横是最主要的策略之一。在云时代,没有哪家企业能够通吃,因为没人能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云应用解决方案。因此,云时代是真正IT生态系统的时代,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都需要相互合作,巨头们也不能例外。

其实公有云和私有云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每一类都有自己的长板,也有自己的短版,发展的关键在于围绕长板布局,补足短版,赢得自己的发展空间。同样,在私有云领域,合纵连横是最主要的策略之一。在云时代,没有哪家企业能够通吃,因为没人能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云应用解决方案。因此,云时代是真正IT生态系统的时代,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都需要相互合作,巨头们也不能例外。

全世界都在云计算,“公用云将主宰云计算,私有云终将消亡”,这样的观点一度甚嚣尘上。忽如一夜春风来,私有云得到了用户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青睐。Ganter最新推出的数据现在,在云计算市场,80%用户选择了私有云,20%用户选择公有云。

面对来势汹汹的私有云浪潮,笔者连续写了几篇文章,话题涉及:别只盯着公有云,私有云更具诱惑力;云计算还有哪些金矿可挖,云集成与云运维将成为云计算的两大发展热点;私用云主要玩家不只有那9家等。虽然对市场的观察依然比较肤浅,业界对私有云市场的发展看法也不尽相同,异样的声音依然强烈,但是笔者分明感受到市场跳动的脉搏,强劲、有力,不能不让你向往!

今天来讨论私有云的主要玩法,题目很大,不一定都是干货,但是如能引发思考,就不失为一件功德。

玩法一:战略合作构建生态链,针对更广泛的市场

很多人都听说过著名的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在工业化时代,这个理论的确非常有效。但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这个理论不管用了。现在的公司只需要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的意识的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补齐自己的短板。

因此,今天的企业发展从短板原理,变成长板原理。当你把桶倾斜,你会发现能装最多的水决定于你的长板(核心竞争力),而当你有了一块长板,围绕这块长板展开布局,就为你赚到利润。如果你同时拥有系统化的思考,你就可以用合作、购买的方式,补足其他的短板。

其实公有云和私有云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每一类都有自己的长板,也有自己的短版,发展的关键在于围绕长板布局,补足短版,赢得自己的发展空间。

同样,在私有云领域,合纵连横是最主要的策略之一。在云时代,没有哪家企业能够通吃,因为没人能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云应用解决方案。因此,云时代是真正IT生态系统的时代,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都需要相互合作,巨头们也不能例外。如果IBM和VMware这两个云计算的巨头之间不能合作,或者微软与戴尔,VMware与曙光不能合作,那么得益的只能是他们各自的竞争对手。

看看几个典型的合纵连横的例子。最劲爆的是IBM与VMWare这对服务器市场的老对手竟然走到了一起,而推动两家企业合作的主因就是进一步发展混合云服务。据悉,IBM与VMWare达成了一项长期协议,以帮助企业快速利用VMWare的虚拟化产品部署IBM云数据中心,并且数据中心迁移至云端的操作会大幅简化。IBM计划将更多的软件部署在云端,更容易地将混合基础架构连接在一起。

微软与戴尔的合作也异常吸引眼球,因为争夺微软的伙伴包括了众多互联网公司。微软选择戴尔,依然是看好成长迅速的混合云。双方合作推出一个融合系统:将服务器、存储和软件集成在一个完整的“盒子”中,通过这个一体机设备可以很容易地连接到微软的云服务。

 

私有云的三种玩法

同样,今年1月,用友网络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企业私有云联合解决方案。合作的主要内容为,共同致力于服务企业互联网化,帮助企业将关键核心业务应用云化,提高云化比例,在此基础上为企业提供数据整合与应用服务;创新IT基础设施,帮助企业从烟囱式的虚拟化到真正的云计算,实现各个环节自动化、智能化,能够轻松应对企业业务高峰,让企业关键核心业务更可靠。

玩法二:发展超融合,拓展私有云

基于谷歌、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的计算存储融合理念诞生的超融合架构,为云服务商们提供了非常值得借鉴的参考方案。超融合解决方案将传统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融为一体,也就是将云应用所需的硬件与软件打包封装在一个系统中,从而具备了可快递、零负担、更包容等优势,用户只需开箱即可获得整套解决方案。

不过超融合架构的主流在是传统的IT系统供应商,如甲骨文、惠普、戴尔、浪潮、曙光、宝德一级VMware、思杰、微软等,而不是互联网企业。针对的云计算市场不是公用云,而是应用于企业的私有云。

超融合一家搞定的方案有,但是不多。目前合作是主流,共赢市场。来自IDC的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超融合市场的容量大约为6360万美元,预计到2019年,该数字将实现近10倍的增长,达到5.47亿美元。这一数字也充分说明,超融合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增量市场。

超融合架构主要有两大技术,一是VMware,其新发布了超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EVO得到众多合作伙伴的支持,浪潮、戴尔、富士通等企业均支持;另一个是Nutanix,Nutanix也将成为为多数据中心提供持续数据保护的超融合基础设施供应商。

对于企业用户来说,超融合带来的好处非常明显。有数据统计,与传统IT架构相比,超融合架构的部署时间缩减了75%。由于可通过统一平台对所有设备进行管理,大大提升了管理运维的工作效率,其运维成本也比传统IT架构降低了60%之多。在系统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方面,超融合架构的资源池可通过节点的增加,实现无限的横向扩展,因而在业务上线、业务扩展、系统迁移等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玩法三:发展云管理平台

云管理平台(CMP,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是一种IT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软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CMP创建自己的云计算服务。CMP的核心是将大量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放入一个资源池内,通过CMP的web管理界面管理,监控所有资源的负载状况,即时为用户提供所需硬件资源和应用资源。云管理平台最重要的两个特质在于管理云资源和提供云服务,能满足公有云、私有云的项目需求,具有云平台产品的特质。

VMware 经过大量的客户项目实践,从三个层面上总结出云平台的核心能力:首先是虚拟化资源池的建设,这个是云平台的基石,要超越服务器虚拟化,进而实现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极大限度地实施资源池的整合和灵活调配。

然后是云资源的运维能力,主要从故障、性能、容量和风险合规几个方面管理。

第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自动化的能力,它是云平台的生命线。其核心能力包括:基础架构的纳管、服务的编写和交付,以及云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

 

私有云的三种玩法

云管理平台主要有两大阵营,一是商业性云管理平台供应商,VMware、IBM、微软、HP、BMC等主要竞争者。下图是IDC公布的2014年CMP供应商的市场份额情况。VMware云计算管理平台vRealize、MicrosoftAzure 等均是主流云计算管理平台。

 

私有云的三种玩法

另一个阵营是开源的云计算管理平台。基于OpenStack的云管理平台众多,成为云计算领域发展比较快的领域。同时也是一些商业云管理平台的基础。

有分析师认为,在中国,云管理平台(CMP)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这是因为大部分商业性云管理平台供应商对其云管理平台产品的营销力度不够。云管理平台的普及取决于一般虚拟化普及率、基础架构标准化以及市场内的公共云/私有云普及率。在中国市场内,虚拟化工作负载仅达到25%至30%,大部分私有云仍处于早期产品阶段。

但是,云管理平台日益受到网络公司及其他互联网公司以及电信运营商的关注。这些公司在开源云管理平台(大型的OpenStack)方面拥有既得权益,这技术在定制与源代码修改以及可扩展性方面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通常,这些公司拥有一支大型内部开发团队以及相当高的研发预算,他们充分利用开源云管理平台来支撑内部服务,并为外部客户提供基础架构服务。

 
  
  
  
  
 
更多>同类技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