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市场的认识误区和新风

   来源:公务与通用航空    作者:胡轶强    浏览:285    

近几年,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上市公司进军无人机市场的消息。像伊立浦、赛为智能、山河智能等都曾高调宣布进军无人机产业。A股市场中,目前已隐约有形成无人机板块的意味,粗略估计,大约有20支股票与无人机概念相关。

资本市场对无人机产业的关注,值得喝彩,这从侧面反映了这个产业的影响和规模的逐渐扩大,然而业内厂商也要注意,资本的过度参与有可能会破坏游戏规则,危及一个产业的健康成长。

对于无人机的管理,此前,总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在某些有着经济目的群体的宣传下认为我国无人机领域没有法规管理。实际上,无论是在欧美还是在国内,无人机的使用历来是有民航法规管理的。

自2009年以来,我国民航主管部门颁布了多个管理文件:《关于民用无人机管理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和《民用无人机适航管理工作会议纪要》,主要解决无人机的适航管理问题;《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办法》主要解决无人机的空域管理问题;《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主要解决无人机的驾驶员资质管理;今年4月29日,民航局已经授权由AOPA暂时代管无人机驾驶员资质。以上举措都表明:中国民用无人机的管理规章早已经存在。只是近年来,由于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以致先前的法规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据悉,近期国家空管委正在拟定无人机的监管办法,民航局也正在对《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并在征求意见。相信随着国家的各项法规和政策的逐步改善,民用无人机产业必将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

可以说,最近几年,全球民用无人机领域的发展一年一变样,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技术、新机型出现,也有很多机型逐渐被淘汰。从整体上看,民用无人机在朝向具有一定适航性、可靠性的方向发展,无人机越来越大,性能也越来越好。经过市场淘汰,国际上也逐渐形成了一批较大规模的企业。

然而国内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于是许多国内的厂商,为了抢抓发展的机遇,选择了对国外产品进行逆向工程仿制,有的则探讨授权生产,还有一些企业则重金聘用国外专家和管理人员,在一些关键部件、系统上,进行广泛合作。

最近几年进入无人机领域的民营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但绝大部分无论技术储备还是资金实力,与国有厂家、院校、科研单位相比,差距很大。有些仿制产品甚至连50小时寿命也达不到,却纷纷表示技术创新、取得先进研究成果等,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随着行业的火热发展,业内展会也越来越多,成规模的、影响力最大的恐怕要算中国航空学会主办、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中国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了。该会将在9月15-18日在北京举办,主办单位涵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部(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陆航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可以预见,这将是集学术研究和技术、产品展示为一体的行业顶级盛会。

先前7月9日-11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尖兵之翼——中国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由于失去中国航空学会的支持,会展规模和影响力大打折扣。作为业内人士,笔者参与了该展会,但发现很多重量级的单位都没有到场,比如无人机领域中的传统三强院校(西工大、北航、南航),它们已经有半个世纪的无人机研发历史,代表着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在民用领域也是如此,比如北航无人机所的FH-2、F-120等型号是国内同类机型中最先进的机型,却没有参展。除了缺失重要参展单位和先进机型外,“尖兵之翼——中国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的学术氛围也因为中国航空学会的缺失一下子弱了很多。

 
标签: 无人机
  
  
  
 
更多>同类展会资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展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