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东海测量船大队填补50多项海测空白

   来源:解放军报    浏览:397    评论:0    
核心提示:50载犁海耕波,万里海疆一块块礁石留下他们履行使命的足迹:累计完成各类水深测图1200余幅,总测线里程134万公里,探测水下航行障碍物21万多个,完成沿岸地形图1400余幅,先后填补了我国50多项海测空白,创下70多项海测之最。

  忠诚刻度,丈量蓝色国土 ——追寻东海舰队某测量船大队官兵奉献海疆测绘的足迹

  写在前面的话

  在祖国万里海疆,有一支部队每年有超过70%的官兵分散在茫茫大海、孤岛荒滩执行各类测绘保障任务。

  他们就是东海舰队某测量船大队官兵。编制新中国第一期航海通告,测出供解放沿海岛屿使用的准确海区资料,测清沿海岛屿的数量和面积并精确测量中国领海基点……50载犁海耕波,万里海疆一块块礁石留下他们履行使命的足迹:累计完成各类水深测图1200余幅,总测线里程134万公里,探测水下航行障碍物21万多个,完成沿岸地形图1400余幅,先后填补了我国50多项海测空白,创下70多项海测之最。

  让我们走近这群海测兵,从他们工作生活的变化中,感悟军队建设的发展进步和海疆勇士的奉献情怀。

  使命足迹:

  写在大海的壮美诗行

  上世纪70年代末,苏北大沙滩是一片测绘空白区。这里滩大、流急、潮差大,涨潮时汹涌的海水追着人跑,退潮时滩涂向海里延伸几十公里远。由于没有完整海图,过往舰艇不得不绕道而行。

  该大队二中队官兵扛起测量仪器,一头扎进这片“生命禁区”。“每天都在泥滩上跋涉,一脚下去,泥浆就没到了大腿,再一脚下去,整个人就坐在了泥浆里,人走不动,只能穿一条短裤慢慢往前爬。”回忆起那段岁月,大队测绘处高级工程师许家琨刻骨铭心。

  恶劣环境没有挡住海测兵的脚步。他们硬是用双脚一步一步探清了22个河口、800多条沙沟和数千公里的岸滩坡度,凭着上万组精确数据绘制了8幅海岸地形图,使海军舰艇南北航程缩短了近三分之一。

  那次为某无人岛礁立界碑。经过测量定位, 陆测二分队官兵确定了领海基点。随后,工程师陆驰带领测量班班长越长青等10余人来到岛礁附近准备立碑。

  当官兵驾着载有碑石和测量装备的小渔船缓缓靠近岛礁时,一个难题摆在面前:立碑点高30多米,倾斜度近70度,而且四周全是悬崖峭壁。

  碑石重1.5吨,想搬上岛比登天还难。陆驰决定先开辟一条“安全通道”,再用绳子将战友们拉上来。

  潮水越涨越高,小渔船发动主机快速接近礁石。“我先来!”陆驰率先跳上礁石,测量员刘军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测量装备也跟着跳了上去。就在陆驰用手拉越长青上礁石的一刹那,只听“啊”的一声,他瘫在礁石上。原来,他的左腿不慎滑进礁石与船的缝隙间,小腿肚被船头挤压住了,顿时鲜血直流。

  “先别动,保住腿要紧!”刘军立即打开医药箱为陆驰消毒止血,在他大腿上缝了4针。在战友们的帮助下,陆驰咬着牙攀登峭壁,每攀一米都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最后,他凭借顽强毅力用了整整10分钟终于爬到了岛上。

  接下来,他们将重达1吨半的领海基点界碑放在一个结实的吊篮里,10多人通过缆绳一点点将界碑拉了上去,战士们的手被礁石和绳子划开了一道道血口子。

  “建成了!建成了!祖国的界碑立起来了!”官兵肃然立正,向界碑敬礼,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心灵素描】温度、盐度、深度、磁力……在海测兵眼里,大海是由一组组数据组成的蓝色国土:这些数据标定领海基点坐标,为海洋国土石碑矗立提供坚实基础;这些数据汇成一幅幅海图,为战舰商船航行点亮灯塔……丈量蓝色国土就是丈量使命,测绘数据就是海测兵履行使命的铿锵音符。

  奉献情怀:

  海测兵陆上做客海为家

  盛夏的一天,正在某测区进行外业测量的分队长程从前怎么也没想到,妻子成如会来测点探亲。

  年初,程从前和妻子结婚没几天,就赶回部队参加为期半年的出测任务。由于正赶上该地段测量作业收尾,程从前把妻子安顿到住所后就上了一线。

  成如打量着这个不足20平方米的住所,没有电扇,睡的是地铺,灶台上只有一大袋土豆和几箱方便面……

  “这就是你们住的地方?”成如不敢相信。“这个测区的条件还算可以,去年我们还睡过羊圈哩。”值班战士小陈说,沿岸测量事关国防工程建设,攀悬崖、战恶浪、宿荒郊是海测兵的家常便饭。

  一直到晚上8点多,满身泥泞的程从前才和战友们回到住所。“老婆,饿了吧?让你久等了!”程从前黝黑的脸上露出歉意的笑容。

  该吃晚饭了,战士们纷纷打开行囊,掏出了积攒的“家底”,火腿肠、卤鸡腿、薯片等摆满了一桌。看着这顿战士们准备的“测绘兵野外作业最高规格”晚餐,成如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赶紧拿出自己带来的特产,和战士们一起吃了这探亲的第一顿饭。

  那次,某测量船调测部门助理工程师李波赴远海进行试验。再过几个月就要当爸爸了,他干起活来特带劲。可一个电话却让他像掉进冰窟:怀孕的妻子在下楼梯时一不小心摔倒在地昏了过去,大人是保住了,孩子却没了。

  “老婆,我对不起你。”那晚,李波在与妻子通话中,为自己不能在家照顾她而深感愧疚。妻子却擦着眼泪安慰李波:“你们军人以使命为天职,你以事业为重,我才能感觉更有依靠啊。”

  “小李,回去吧,家里需要你,你的工作我们安排好了。”“我不能回去,妻子已经托付给家人了,这次任务我一定要完成。”话音刚落,李波一头钻进工作室内,抓紧做好试验的最后准备。

  5天后,实验任务圆满完成,凯旋的李波紧紧抱住妻子泣不成声。

  【心灵素描】在测绘兵的情感地图里,家被定位在特殊位置——既遥远又亲近。海测兵,海上为家、岸上做客,离使命近、离家庭远。但是,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为国担当的情怀,更因为自己的付出得到家人的理解和默默支持,使他们一次次义无反顾地奔向测绘战场。

  丈量成长:

  沧海桑田见证时代变化

  前不久,该大队某新型远洋综合测量船接到紧急命令:一艘潜艇到达某海域执行任务,你船立即提供海洋环境保障。

  随着战斗警报拉响,官兵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到达任务海域后展开作业。

  在信息化指挥控制中心,官兵熟练地操作着各种新型测量仪器;作业场外,官兵陆续投放调查不同水深、盐度的专用仪器;设备自动采集记录数据,并通过局域网将数据进行汇总。

  指挥室内,技术人员对各种数据进行分发、比对、整理,总结出任务海域海洋环境要素特征,并用最快速度将数据绘制成二维平面图。

  任务潜艇在这些数据指引下,顺利通过了陌生海域。

  大队长吕界栋告诉记者:“船未返港海图已出,这种全新的实时战场环境保障让我们实现了作业方式从近海向远洋,从单要素、低效率向多要素、高效率,从点线作业向大范围、立体作业的跨越式发展。”

  “测绘的过程,就是见证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航空摄影测量分队长陈文哲说,一张张航拍图片见证了测区经济建设的发展轨迹:一排排整齐有序、配套设施齐全的建筑群,取代了零零散散的楼群;一个个公园正在兴建,绿地面积不减反增,化工区面积逐步缩小……

  记者在该大队测量工作室内看到,官兵们戴着3D眼镜,双脚踩着脚踏盘,一手操作着电脑显示器前的摇杆,一手不时地点击着鼠标,有点像模拟驾驶汽车。在他们的眼镜里,地面每条街道、每个角落尽收眼底,各个标识数据和地貌特征清晰可辨。

  “千顷碧波万里海疆,海测战舰劈波斩浪,驰骋大洋,验潮汐,测绘忙,闯险滩,斗恶浪,测绘勇士所向披靡,斗志昂扬,志在海防……”这首由大队官兵自创的《海测兵之歌》,永远激励着他们奉献测绘战场。

  【心灵素描】从手摇、眼瞄、口喊的测量装备,到如今测量手段自动化;从铅笔、橡皮、尺子绘图,到现在的实时成图;从木质作业船艇,到一体化综合测量船。近年来,该大队陆续装备了多波束测深仪、侧扫声纳等一批先进装备,测量效率和质量取得了新进步,见证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虞起正 杨新民 本报特约记者 方立华)
 

 
标签: 测量船 测绘 海测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