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土壤污染顽疾刻不容缓

   日期:2013-05-24     评论:0    
核心提示:日前,广州查出镉超标44.4%的毒大米震惊国人,监管部门信息公开的遮遮掩掩,让“镉大米”迅速成了焦点。

日前,广州查出镉超标44.4%的毒大米震惊国人,监管部门信息公开的遮遮掩掩,让“镉大米”迅速成了焦点。5月21日,广东省公布了已抽检出的31批次镉超标大米。其中14批次批次来自湖南,4批次大米产地为江西,2批次大米产地为广西,还有5批次大米产地为广东本地。当舆论焦点睁大眼睛关注“镉大米”超标事件时,却忽略了“镉大米”自身给予人类的警告:是什么原因让农作物变成了含毒食品?

“镉大米”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两年前,就有媒体调查显示:“重金属镉正通过污染土壤侵入稻米;这种情况可能已存在一二十年;镉超标大米能轻易流入市场。”

镉污染似已成沉疴。从目前已知的情况看,稻米被污染应该不是出现在加工和流通过程,而是在种植环节——土地和水资源被污染是主要因素。大面积土地污染,则已是公开的秘密。国土资源部门的一份统计数字已然触目惊心: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10%以上已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华南部分城市有50%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等有机物的污染,长三角地区10%的土壤和连片农田受到多种重金属污染,变成了“毒土地”丧失了生产能力。

重金属对人体有害,却不易引起人们的察觉。镉可通过食物、水、空气、吸烟等途径进入人体。虽然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前提是几十年长期、较大量地吸收,但当镉在肾脏中累积到一定程度,严重的可导致肾衰竭,对骨骼的影响则是骨软化和骨质疏松。

除了健康问题,“镉大米”的存在更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着公众对信息捕捉能力越来越强,一旦出现问题根本无法掩盖,最终伤害的都是种植稻米的农民。据媒体报道,在湖南,农民们正发愁粮食的销路。湖南一家并不在黑名单中的米厂负责人表示,他们现在处于“躺枪”的状态,销路受到一些影响。

追根溯源并不难,难的是直面和解决问题。反思起来,一些地方在以经济增长为主轴的发展思路下,各类污染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才发展到如今这般严重的程度。令人不寒而栗的是,重金属污染土地后几乎不可以逆转,也就是说,“良田”一旦变成“毒田”再也无法使其重生。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面临死亡,人类自己的生命还能长久吗?

当务之急,需要各级、各地政府下定决心对“镉大米”进行治理。就算重金属污染后的土壤修复成本较高、耗时较多,但对于严重污染的土地,只有治理这一条路可走。对于未被污染的土地,政府要做好保护工作,不仅要停止相关企业排放重金属,还要引导农民使用生物技术增加产量,尽可能保证土壤不再受到进一步污染。

镉大米不仅是食品安全问题,更大程度上则是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我国经过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所积累的环境问题逐渐进入了高发阶段,尤其是今年以来相继出现的雾霾天气、饮水安全和土壤金属含量过高等严重污染问题集中暴露,引起了民众的高度关注。人们不禁担心,对环境资源的严重透支,会否让环境污染比经济发展跑得更快?随着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科学发展的方针,在经济不断升温的同时,如何才能摒弃“带毒”的经济增长,避免再次走向以污染换发展的老路,已成为当前我国所面对的重要课题。

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公众的健康更应该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因为污染一旦蔓延,毒害的就将是我们的子孙万代。在治理土壤污染,保证粮食安全的问题上,政府要有决心,公众要有耐心。

要想从根源上防范镉大米,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其一,必须加强对土壤的监测,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不要等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粮食,却因为隔超标而要销毁。这就需要尽快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预警体系,对污染程度和范围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能再以“土壤污染是国家机密”的态度拒绝公开。其二,守住18 亿亩耕地红线很重要,保护耕地不受污染、能种出安全的粮食同样重要。这需要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明确土壤污染责任和环境权利,不能任由地方政府牺牲环境来换取地方GDP。第三,政府有责任进行有意识的产业调整,让大米远离有色金属。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