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传感器助力“成都造”地震预警系统升级

   日期:2013-07-29     评论:0    
核心提示: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减灾所)所长王暾博士今日透露,该所已研制出内置前兆传感器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器,将于三个月内开始建设具备地震发生前的预报、地震发生时的预警、地震后的灾情速报等功能的地震预警系统,有望促进地震预报研究的进步。

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减灾所)所长王暾博士今日透露,该所已研制出内置前兆传感器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器,将于三个月内开始建设具备地震发生前的预报、地震发生时的预警、地震后的灾情速报等功能的地震预警系统,有望促进地震预报研究的进步。

王暾表示,阻碍地震预报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可靠的地震前兆数据。目前,中国已建成的包括地形变、电磁和地下流体等地震前兆观测台站平均间距近100公里,这样大的台站间距,一方面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周围的重力、地电和地磁的等物理性质的变化难以被监测到;另一方面,个别前兆仪器监测到异常变化后,难于确认异常变化是由于地下结构变化造成的还是由于人为干扰。

“鉴于有效的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密集布设地震预警监测仪器,仪器间距小于20千米,若在这些仪器中都内置前兆传感器如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等,则可在建成地震预警系统时,也建成密集的地震前兆监测网。”据王墩介绍,基于高密度地震预警监测台网的地震前兆观测台网,就是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基于“人”的群测群防,变为“仪器”的群测群防。

“通过高密度的前兆观测仪器,能观测到大地震前,震源区的地面倾斜、重力、地电和地磁等物理量的变化,为地震预报提供丰富的分析数据,解决目前因前兆台站间距过大,难以监测到大地震前大片区域的前兆异常,以及个别台站观测到前兆异常难以与地震发生必然联系的问题,能为地震预报技术研究提供大量的研究数据,有力地促进地震预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据悉,该研究所今年3月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预警系统,覆盖40万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增加地震前兆功能只使得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系统的成本增加有限。“新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将进行科学规划,将密集地震预警系统与地震前兆监测系统融合建设。”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