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一平:食品安全检测是定量研究

   日期:2014-06-23     评论:0    
核心提示:年初,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为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省疾控中心)加挂“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浙江中心”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真菌毒素)参比实验室” 两块牌子,该中心作为全国第一批挂牌的6家参比实验室之一,将承担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真菌毒素检测的质量控制、结果复核、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新方法开发研究等相关工作。

年初,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为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省疾控中心)加挂“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浙江中心”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真菌毒素)参比实验室” 两块牌子,该中心作为全国第一批挂牌的6家参比实验室之一,将承担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真菌毒素检测的质量控制、结果复核、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新方法开发研究等相关工作。

定量检测方法 保障食品安全

参比实验室落地在疾控中心理化与毒理检验所,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真菌毒素主要研究者——任一平教授。“这支由6名博士、2名硕士和硕、博士研究生等人员组成的研究队伍,目前主要工作内容是开展食物中毒的流行病调查和完成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经过他们几年的努力,同时又得到了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和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的支持,还通过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训,目前在真菌毒素、鱼贝类毒素和食品营养素检测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任一平介绍说。

 

针对食品安全,任一平指出,食品中有害物质的评价不只是一个质的问题,应该树立量的概念,一定的量变引起质变,就会威胁人体健康。而这也就是他们目前所要做的主要工作之一。如黄曲霉毒素,它被国际公认为Ⅰ类致癌物质。不同年龄的人一天摄入微量的黄曲霉毒素,不至于明显地影响健康,人类可通过自身的抗毒能力,进行内部式的“解毒”。而最低摄入量的限定,则需要通过对每天各种食物的定量检测,计算每天所摄入毒素的量,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出标准的允许摄入量。“霉千张”中都含少量的此类物质,如果我们每天只吃一点,那么人一天摄入的毒素量就会低于日摄入的最低允许限量值。反之如果把“霉千张”当“饭”吃,情况就不一样了。

再如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的检测:黄酒在储存过程中,经过酯化反应,会产生EC,目前国际上仍未形成统一的EC限量标准,而国家需要开展黄酒类中 EC含量的风险评估,研究制定相关产品的限量标准,保证人适量饮用不致威胁健康。任一平介绍说:“理化所承接了对其检测方法的研究,包括检测数据能否准确获得,样品检测效率等问题,然后将检测数据汇报给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同时参与到最后标准制定的分析评估工作。”

除此之外,任一平目前还负责“食品中呕吐毒素,维生素A、D、E,维生素B2、B6、K1,杂色曲霉素和展青霉素的测定”国际标准的整合、修制定工作,最终这些新方法的出炉,将进一步帮助民众更科学地摄入食物和营养素。

学术交流 建立统一标准

除了国内的学术交流,省疾控中心还将目光转向了国际交流。“欧盟的先进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非常值得学习,这也是缩小与先进技术的距离,靠近世界前列的重要举措,我希望通过相互间的人才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检测方法技能和水平,更好地研究新方法、新技术,将其应用到新修订标准的制定中去。”

今年5月12日,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主任Anderas Hensel教授和我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首席专家吴永宁研究员,对疾控中心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交流,Anderas Hensel教授在仔细参观了疾控中心理化所实验室后表示,实验室所做的研究工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愿意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派遣BfR专家,召开新技术培训班,对疾控中心研究人员展开食品安全领域方面,如真菌毒素、海洋毒素和二恶英检测技术领域的培训。

对接国际先进方法,培养优秀人才,更新检测方法,是立足于我国近几年食品安全领域的迅速发展。6月1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宣布,通过两年的努力,使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原则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基本一致,主要食品安全指标设置和控制要求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并适应中国膳食结构和食品产业国情。

作为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中“检验方法与规程分委员会——理化工作组”的成员,任一平日前参与了10多个新近上报审评的国家食品安全方法标准的审评工作,如果这些标准检测方法的技术路线或文字表述存在问题,原制定团队将根据专家的意见,重新进行修订补充,以便最终形成可满足基础标准限量值要求的准确版本。

产学研结合 推动行业发展

检测方法的改进和提升,对于最终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对食品安全行业的发展促动性非常大。在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中,任一平带领的研究小组,摈弃了薄层层析法,采用检测数据更为精准,检测效率大大提升的液质联用法;而对于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任一平希望最终通过他们对新检测方法修订,能够把它变成现在食品污染物检测中更为有效的方法,甚至最终形成国家标准。“我的经验,要做就做深,做好,努力开发速度又快、样品预处理简单、灵敏度又高的检测方法,将大大提升现有的检测质量与效率,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是靠检测出来的,但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食品安全质量保证的基础。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既需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以便使新制定的标准方法可在不同层次实验室更好地推广应用。写作检测方法的论文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结合现在的仪器条件,研发出的新的检测方法,最终跟企业对接,转化为实际应用。”任一平由衷地希望,理论能够变成实践,使我国食品产业稳定健康地前行。

下一步,除了继续研究真菌毒素等,建立优良的检测方法,审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外,任一平还将目光投向过敏源的检测方法研究,洋奶粉真假的鉴定等。他表示: “欧洲已经率先将食品中过敏源检测纳入食品安全监管中,我国才刚起步,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还有许多,但我们已经有这种紧跟意识,最终还是希望我国民众吃得放心。”

最后,他还带领我们走进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与毒理检验所各个实验室,介绍了气相-高分辨磁质谱联用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质谱联用仪、低分辨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仪、原子荧光仪等高精分析仪器的运作情况和主要研究成果。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