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城市呈现三种模式 发展远景日渐清晰

   日期:2015-04-03     评论:0    
核心提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建城市数目越来越多。目前,在我国已经有200多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和100多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经验摸索之后,我国对于如何建设智慧城市开始进行梳理,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远景日益清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建城市数目越来越多。目前,在我国已经有200多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和100多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经验摸索之后,我国对于如何建设智慧城市开始进行梳理,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远景日益清晰。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在建设水平、应用方向和实现效果上,呈现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技术工程项目建设型。把智慧城市当作技术工程项目来做,其特点非常类似于建筑工程公司,忙于到处投标承包,技术工程一完成,城市政府与技术工程公司的业务关系就完结了。

第二种是数字城市的扩充型。这种建设类型停留在数字城市的水平上,缺乏对数据的智慧处理能力的开发,其特点是没有实现改变管理方式的要求,“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

第三种是智慧能力建设型。这种建设类型的特点有:首先,具有业务云、管、端一体化的智慧。以智慧交通为例,交通数据是由云存储并由云计算提供智慧处理、指挥的;管网是具有智慧的数据感知与数据传输智能的;智慧终端是具有智慧执行能力的。其次,具有市民主体(客户)、城市公共服务力量、依法监管力量等人、机、物的系统协同服务能力。比如智慧交通,实际上就是在人、车、路、场关系中进行人与车、车与路、车与停车场等方面开展有机协同。最后,不仅具有基础标准与应用业务标准相统一的标准规范,也有能解决“一揽子”问题的云服务工程公司进行建设运维,还具备技术手段与法律手段、管理制度相协调的网络权益、秩序与安全的保障能力。

目前国家正在制定相应的标准在规范智慧城市的建设,这些规范也在指向智慧能力的建设。国内目前负责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制定的标准组织包括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据介绍,目前已立项的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包括《智慧城市SOA标准应用指南》、《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等6项。据悉,到2016年,国内将逐步建立健全中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其中,共性、关键性标准涵盖的主要标准领域主要包括:数据与服务融合平台、主数据、数据挖掘分析、跨系统信息交互、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运维等促进系统、数据与服务融合等。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热点技术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必然向云计算模式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迁移和深化。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低成本、高质量的云服务将逐步推广和覆盖,各类企业和个人都有可能利用公共云服务来享受智慧城市的便利服务。

政府购买云服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针对体制机制桎梏的突破口。专家建议率先推广公共服务的购买,因为这不仅有利于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也有利于移动互联网、智慧物联网等网络产业经营体制创新,还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的体制僵局,从而激发网络经济发展的市场活力。

目前云服务、大数据已经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现在云桌面、云终端、云管理和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等已经纳入协议供货范围,未来云主机、对象存储、云数据库、云引擎、总包云服务也将推动定点采购。未来百度、腾讯、阿里等一大批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分析也会融入智慧城市的管理中,用于预判、发现、分析和应对城市公共事件。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