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制造业智能化趋势 构建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

   日期:2016-12-22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评论:0    
核心提示:12月19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12月19日,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十二五”期间,我国确定了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七大重点发展产业。近两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多次召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并多次就制定“十三五”期间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展开调研。 因而,《规划》根据目前产业发展趋势,对重点发展产业进行调整。

从宏观上看,“十三五”确定的重点产业和“十二五”是一脉相承的,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从具体产业看,规划根据产业趋势增加了新的重点产业,以及对相关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适时调整,使政策具有灵活性,并能跟上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规划》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要以创新驱动、壮大规模、引领升级为核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改革攻坚,提升创新能力,深化国际合作,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更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形成全球产业发展新高地。

《规划》指出完善管理方式、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深入推进高端产业、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加强人才培养与激励等6方面政策保障支持措施,部署了包括集成电路发展工程、人工智能创新工程、生物技术惠民工程、新能源高比例发展工程、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创新提升工程等21项重大工程。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切实抓好本规划实施,加强各专项规划、地方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工作。

《规划》确定了八方面发展任务。一是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二是促进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引领中国制造新跨越。三是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培育生物经济新动力。四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五是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创造引领新消费。六是超前布局战略性产业,培育未来发展新优势。七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八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放发展,拓展国际合作新路径。

此前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此次在八大方面的发展任务中,《规划》对智能制造领域中智能工厂建设、工业机器人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2016年这一年中,多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政策陆续出台。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洪德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在研发等领域的难度远超普通行业,因此政策支持对产业发展尤为关键,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将有助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十三五”期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工业机器人领域,《规划》提出构建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全面突破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精密测量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加快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加工中心研发与产业化,突破多轴、多通道、高精度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精密、高速、高效、柔性并具有网络通信等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突破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开展首台套装备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质量与可靠性。

在智能制造领域,《规划》指出,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带动制造业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展集计算、通信与控制于一体的信息物理系统(CPS)顶层设计,探索构建贯穿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特征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提供重点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建设测试验证平台,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而在已经实现技术突破的高铁、核电装备方面,《规划》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强化轨道交通装备领先地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推进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突破产业关键零部件及绿色智能化集成技术。从提前布局的角度,《规划》提出,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向深远海、极地海域发展和多元化发展,实现主力装备结构升级,突破重点新型装备。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