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在国产民机上应用试飞取得成功

10月14日,在山东东营胜利机场,ARJ21-700飞机103架机即将在机场跑道降落。记者14日从中国商飞公司了解到,在山东东营胜利机场,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

中国无人机系统处尖端水平:正成为世界领头羊之一

如果您想把谈论的问题从无人航空器扩展到整个机器人技术的话,那么情况同样令人震惊。举一个例子,中国刚刚披露了D3000三体无人战舰的制造计划。这种...

NASA“巨无霸”火箭引擎准备就绪

SLS本质上是一种超重型运载火箭,有“巨无霸”之称。其第一阶段以70吨到110吨的任务为主,之后会发展出130吨的货舱型载荷任务,最终运载能力将达到143...

“海上科学城”开创我国航天远洋测控之路

“自诞生以来,‘海上科学城’先后实现了七次重大跨越,相继攻克了船摇稳定、电磁兼容、船姿数据处理与航天器轨道确定、航天器控制等11项关键技术。攻...

引力波探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是天文学家期待已久的发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熊少林是我国慧眼望远镜伽马暴与引力波电磁对应体项目组负责人,他评价,这次引力波探测...
2017-10-17

中国风洞:助力C919直冲云霄——我空气动力试验与研究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大工程

空气动力学,被誉为研制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先行官”,而风洞就是进行空气动力学试验研究的必备手段。从先进的第五代战机到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再到高速...

遥感光谱拍照识别大地物质成分

万物在光照下均会呈现独有的光谱曲线,它们像“身份证”一样标识不同的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反推光谱信息来源于哪些物质。但其中仍有两大难题,一...

测绘人:庆幸赶上这样的时代

正如他所说,2008年汶川地震,路不通,救援官兵进不去,此时,获取一张灾区的影像图,为抗震救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四川省测绘地...
2017-10-13

开启喜迎党的十九大"献礼仗":"远望7号"再征大洋

在全党全国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10月11日上午,远望7号测量船缓缓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赴太平洋某预定海域执行北斗三号工程等3次海上...

中国海洋科考为何探秘南大西洋

“查清中国海,登上南极洲,进军三大洋”是中国几代海洋人的梦想。目前,正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任务的“向阳红01”船航行在南大西洋上。自8...
2017-10-12

我国完成长征运载火箭发射252次 助力实现航天强国梦

日前,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表示,我国长征运载火箭至今发射252次,将344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具备了将实...

我国天文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

脉冲星<span class="highlight">导航</span>实验卫星(XPNAV)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解释,脉冲星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并为...
2017-10-11

美国“猎鹰9”一箭十星火箭成功海上回收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分8次为铱星通讯公司发射75颗卫星,预计2018年年中完成全部任务。此次发射的10颗卫星是铱星通讯公司下一代全球卫星计划Iridi...
2017-10-10

马斯克造出史上最大飞机 万米高空发射火箭

空中发射还有诸多优势。庞之浩说,飞机能把火箭送到高空任何地点发射,可以免受地面天气限制,还能扩大轨道倾角范围,增加发射窗口机会。同时这种方式...
2017-10-10

“委遥二号”三优势:拍得准 传得多 出得快

“委遥二号”将接替已在轨运行5年的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委遥一号”有两台全色多光谱相机和一台宽幅相机,“委遥二号”仅有两台相机:一台全色/...

首套6000米级遥控潜水器完成首次深海试验

深海科考型ROV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6000米ROV装备,可近海底长期开展海洋环境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新物种发现、基因获取、深海极端环境原位探测和深...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科技合作综述

中科院68年的发展史,也正是不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历程,其间中科院不断为区域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工程注入科技力量...
2017-10-10

我国出口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时代

10月9日,委内瑞拉遥感二号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三姐妹”迎来了继任者,搭载于该卫星的高分相机、红外相机“两兄弟”。科技日报记者从他们...
2017-10-10

创新驱动,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

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创新驱动”这个崭新的词汇,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
2017-10-09

无人驾驶技术革新:不联网也能实时处理

要实现“无人驾驶”,需要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

迄今最精准原子钟即将“报时”

原子钟的原理是利用原子周围电子从激光吸收能量,在高低能态间跃迁来计时。现有原子钟主要使用的是氢、铯和铷等原子,大家熟知的GPS系统主要使用的是...

到2025年航空工业基本实现智能制造

“中国智造”就是要利用智能制造的新模式摆脱我国产业长期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的局面,通过自主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核心知识产权、关键技...

世界首条量子通信干线开通 实现首次洲际量子通信

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9月29日正式开通;结合“京沪干线”与“墨子号”的天地链路,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这标...

一箭三星发射成功!中国火箭王者归来

29日中午,长征二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

9月29日12时2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大飞机,造出自己的“心脏”到底有多难

5月5日,国产C919客机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国人振奋。
2017-09-29

中国默默奋斗15年!才换来微信首次“变脸”

9月25日周一晚19点,微信诞生六年来,第一次更换了启动画面,变成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华夏大地就位于正中央。

“中国天眼”就像为他而生:南仁东的24载“天眼”梦

洪亮的嗓音,如今变得嘶哑,曾跑遍大山的双腿也不再矫健。72岁的南仁东,把仿佛挥洒不完的精力留给了“中国天眼”——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

科学家猜测,暗能量是宇宙膨胀的幕后“推手

29年前,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研究团队通过超新星观测,分别发现了宇宙加速膨胀的现象。这带来了对于宇宙的新认识,也带给人们一个新的谜题:宇宙加速膨胀...

航天专家:“史上最快”火箭不靠谱

杨宇光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将载荷发射进入环绕地球运行轨道的运载火箭,入轨速度需要达到每秒7.8公里以上。几十年来,人类都是采用多级火箭,才能达...
 «上一页   1   …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73   下一页»   5188条记录/共1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