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4组卫星 搭载发射“微纳-1A”卫星

遥感三十号04组卫星采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
2018-01-25

“嫦娥四号”探测器今年着陆月球背面

较为引人关注的是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相关负责人曾介绍,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抵达月球背面,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涉足这一...

2018年中国航天又要干不少大事

作为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肩负着未来我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任。如果此次任务成功,我国将于2019年发射长征五号B火箭,开展新一...

为中国航天的2017点个赞 近20次发射、创多个第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公众号26日在发布当天发射任务成功时,确认这也是2017年中国航天发射的收官之作。但《环球时报》记者多方查阅公开的报道,相关机构...
2017-12-27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

2017年12月26日03时4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钛”生产装置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青海聚能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青海省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钛及钛合金生产加工的高新技术国有企业。2016年,青海聚能钛业生产的重达20吨的钛锭成为全国乃至...
2017-12-15

史上最强行星“捕手”——岩石态系外行星和稳定光谱观测阶梯光栅光谱仪(ESPRESSO)近日成功完成首次观测

ESPRESSO安放在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VLT)之上,能把甚大望远镜4台8.2米口径望远镜的光线组合起来,获得16米口径望远镜的集光能力。...

中法海洋卫星明年上天 将实现同步观测风浪

“中法海洋卫星装载的海浪波谱仪、散射计将在距地520公里的轨道上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实现对海洋表面风和浪的大面积、高精度同步观测,监测数据可被两...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7年度报告》出炉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王琦安介绍,该专题秉承“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理念,瞄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基准年,生成国...
2017-11-22

一箭三星!吉林一号新添三颗“视频星”

“运载火箭的发射难度,并不是简单地按照发射卫星数量呈指数级变化。”八院长征六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卫东表示,长征六号首飞时发射的20颗卫星,重量...

风云三号D星显神威穿云透雾测极光

风云三号D星总指挥兼总师高火山介绍,该卫星装载了10台(套)遥感探测仪器,其中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广角极光成像仪和电离...
2017-11-16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2021年前后发射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说,专项一期部署的“悟空”等4颗卫星四发四捷,已经或正在产出系列的基础科学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实现了一大批国际领...

给遥感相机安上国产“视网膜”

“光电探测器是遥感相机中起感光作用的部件。如果把遥感相机比作‘天眼’,探测器就相当于它的‘视网膜’。”508所专家介绍。

远望7号测量船再征大洋 赴太平洋执行测控任务

作为我国最新一代远洋航天测量船,入列仅满一年的远望7号测量船先后4次远征大洋、安全航行3万8千余海里,圆满完成了天通一号卫星、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

我国碳卫星数据向全球用户免费开放

气候学家的主流观点认为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主要推手,所以准确、实时掌握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至关重要。“碳卫星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个问题提...
2017-11-02

超级“天眼”SKA:带你看更远的宇宙图景

SKA,全称为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是国际天文界正在联合建造的世界最大孔径阵列的射电望远镜,它由约3300面15米口径反射面天线、250个直径约60米的...
2017-11-01

我首次实现可扩展量子中继器的光学演示

量子中继器是地面实用化远距离量子通信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器件。受到通信链路衰减和噪声等因素的影响,直接进行量子通信的节点距离存在极限。为了突破这...

我国研制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 预计2020年首飞

一院研发中心总体室主任陈洪波在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介绍,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指能利用自身动力携带人员或有效载荷进入预定轨道,并可从轨道返回地面,...

中国风云四号和碳卫星数据产品免费向全球开放

据杨军介绍,目前风云四号已完成卫星平台和载荷的测试工作,卫星状态稳定,性能良好。中方正组织开展包括云、大气、地表状态等多种产品的测试,计划于...
2017-10-27

等离子技术有望直接将火星上的二氧化碳转换成氧气

随着气候变化和化石产品带来的各种问题,通过等离子辅助转化地球上的二氧化碳的课题越来越受关注。低温等离子是二氧化碳分解的最佳媒介之一,它可以使...

首颗中法合作的海洋卫星将于2018年发射

法国大气、环境与地球观测实验室主任达尼艾·欧赛告诉记者,这颗卫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洋面风浪,监测海洋状况,同时还能在大气-海洋界面建模、海浪在...
2017-10-23

十九大代表:国防科研要聚焦实战

全程参与北斗一号、二号和目前正在建设的北斗三号系统研制工作的王飞雪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聚焦实战的重要性。“大概是1995年,我们国家开始建设北斗系...

王志刚: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刚才你举的FAST也好,量子也好,这主要是在基础研究领域,有些是应用基础研究。在这方面中国确实取得...

“天河一号”研发部部长孟祥飞代表:国产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预计2020年研制成功

“超级计算机能算天算地算人,可应用于石油勘探、航天工程等。” 孟祥飞说,“不过,在‘天河一号’研制成功时,有人质疑这个大块头能否用起来,现在...

引力波科学家又“搞”了个大新闻

引力波信号的直接探测为人类开启了一个认识宇宙的全新窗口,它必然在二十一世纪掀起一场认识宇宙以及基础物理的革命。然而,引力波信号自身存在一定缺...
2017-10-19

十九大视点|总书记点赞的科技亮点

这么多年来,它去过中国南海、东太平洋、西太平洋、西南印度洋、西北印度洋、马里亚纳海沟、雅浦海沟七大海区,作业地形包括海山、冷泉、热液、洋中脊...

NASA“巨无霸”火箭引擎准备就绪

SLS本质上是一种超重型运载火箭,有“巨无霸”之称。其第一阶段以70吨到110吨的任务为主,之后会发展出130吨的货舱型载荷任务,最终运载能力将达到143...

“海上科学城”开创我国航天远洋测控之路

“自诞生以来,‘海上科学城’先后实现了七次重大跨越,相继攻克了船摇稳定、电磁兼容、船姿数据处理与航天器轨道确定、航天器控制等11项关键技术。攻...

引力波探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是天文学家期待已久的发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熊少林是我国慧眼望远镜伽马暴与引力波电磁对应体项目组负责人,他评价,这次引力波探测...
2017-10-17

中国风洞:助力C919直冲云霄——我空气动力试验与研究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砥砺奋进的五年·重大工程

空气动力学,被誉为研制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先行官”,而风洞就是进行空气动力学试验研究的必备手段。从先进的第五代战机到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再到高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78   下一页»   2317条记录/共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