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行业专家纵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

   日期:2011-05-06     来源:物脉周刊    评论:0    
核心提示:2011年4月28日上午,2011中国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高峰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本次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与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承办。论坛以探讨我国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之路为主题,探讨我国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内涵,为当下各地火热进行的智慧城市规划出谋划策。

    

 

  王海平(左一),李光亚(左二),杨冰之(左三),戴华仁(左四)

  论坛嘉宾:

  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浙大-国脉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杨冰之先生

  湖南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 戴华仁先生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光亚先生

  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 王海平先生

  主持人:"智慧城市"在国内被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各个地方、企业及媒体的追捧,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如何建设?智慧城市产业链如何构建?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过去一年也引发了诸多讨论。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几位国内智慧城市领域的重量级嘉宾,与现场各位做一下互动,欢迎大家踊跃提问。每个提问者都将获得由国脉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出版的《物联网100问》。下面有请今天的论坛嘉宾: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浙大-国脉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杨冰之先生、湖南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 戴华仁先生、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光亚先生、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 王海平先生,首先请各位嘉宾做一个1分钟的自我介绍。

  王海平:我是中国生产力学会的,去年我们在上海IFID有一个会,我谈到了三屏合一的时代,至于物联网产业和智慧城市产业有多大呢,我当时就说了有一万亿以上。我们国家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这个物联网改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所以这个涵盖是比较准确的。Ipv6是中国一个很大的机遇,在座各位厂商,专家,应该看到中国智能化和智慧城市是有很大的机遇的。

  李光亚:我是来自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我们公司是成立于1995年,当时成立之初就定位在以公共事务为核心的信息化的目标,当时我们是95年成立的,现在大家谈智慧城市,并不是IBM提出这个概念之后才出现的,其实大家以前做的事情都是做智慧城市的事情,只不过受限于当时技术的发展,我们是希望做成中国在智慧城市行业里面的领军企业,目前为止,我们公司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民航交通,电子政务,科技资源等等,应该说我们涉及到了整个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绝大多数领域,我们在这方面也是积累了很多经验,今天也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做一些分享沟通。

  杨冰之:知道物联网的人一般知道我们国脉物联网,我们做了关于智慧城市方面的规划,咨询和研究,我们是专门做咨询,做规划,做信息服务为主,我们不一定是主力军,但是我们是规划和咨询的主力军。

  戴华仁:我是戴华仁,是湖南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我本人开玩笑说是"走江湖"的,江苏人,要写简历大概经历过20个国家,中国还有三个省份没有去,现在按照组织需要到湖南工作,我们这个企业是百分之百的国家的企业,到湖南之后,省委书记提出"数字湖南",这个不用再说跟智慧城市,跟智慧省份是何等的关联,所以在湖南做智慧城市是充满了广阔的空间,所以这次参加这个会也是奔着对智慧城市的向往和崇拜来的,我个人觉得国脉互联是有相当的层次和优势,我今天主要是来学习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现在是提问环节,大家可以根据智慧城市方面的问题或困惑任意提问。

  提问观众:我是京仪集团的,我想问一下,我们目前在做北京的"平安城市",但是跟智慧城市是有一些区别的,做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比较困惑的问题,就是现在都在说物联网,基本还停留在监测级,如何把监测变成监控?如果到了监控级的话,就涉及到了传统的工业流程工艺,这些东西都得去改,如何在做智慧城市的时候注意和改进这些问题和方法呢?我想请各位专家解释一下。

  王海平:其实我跟你说,包括智慧城市,包括平安城市,大家都在做一个信息孤岛。"十二五"重点是什么?就是互联互通,每个城市都是自我的规划,不包容别人,每个行业都在做自己的东西,不去和别人互联互通,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包括平安城市,这是双刃剑,你愿意你的行踪百分之百让别人监控吗?所以这个就要有一个把握,平安城市你把握到什么程度?这涉及到国家信息安全问题。

  李光亚:我补充两句,我觉得平安城市应该也是我们整个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只不过它定位是为城市的安全运行,有的是为老百姓社会保障,有的是为企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平安城市肯定是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这一段时间出现的灾难,包括自然灾害,食品安全等等,我相信国家在"十二五"一定会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可能涉及到监控信息采集,传感器,摄象头,IC卡设备等等。但是我们考虑平安城市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怎么方便老百姓的生活,方便他的日常出行,对他的健康提供帮助,而不是像刚才王老师讲的,不是我把你的隐私揭露出来,当然平安城市本身也要考虑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人的隐私保护的问题,不仅仅是平安城市,包括昨天说的数字医疗,数字健康,包括我们做的社会保障,其实这些信息很多都是非常隐私的,现在也被很多商家得到了,所以更不要说人的行踪和安全,这一块无论是技术上面,管理体制上面,我们都要做保障。

  杨冰之:物联网讲的是感知控制,现在我们是感知,至于怎么控制的问题还没有说,我们更多是感知,感知不是目的,最后控制是目的,有些地方可能忽视这一点了,光是讲感知了,感知完了之后信息怎么有效利用问题,是物联网下一步发展中可能需要关注的问题。

  提问观众:我是来自北京国泰智城的,我们也是看好智慧城市,我想提的问题就是现在智慧城市建设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是春天,我们怎么样过渡春天、夏天,过渡到收获的季节?我想请台上的专家们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过渡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事情才可以到秋天?

  李光亚:我先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其实智慧城市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我还是坚持大家以往做的信息化都可以纳入到智慧城市,只要是跟这个城市相关的系统也好,建设也好。你说的无论夏天还是春天,不一定是有春天夏天的概念的,如果IBM没有提出来智慧城市的概念,我们很多关于智慧城市本质上做的事情还是在做,并不是说他提出来我们才做,只不过提出来引起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当然可能随之带来的投入会更加多,这里面其实整个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很多角色,你从产业来讲,比如规划,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维等等,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忽视的,我觉得智慧城市将来最大的受益可能是我们由此带来运营服务手段的提升,或者是业务运营模式的创新,我觉得这个方面可能是作为智慧城市将来这一块应该是最大的收益。

  举个例子,现在政府掌握了80%以上的信息资源,而这些信息资源从目前建设现状来看,政府还是自己拥有自己的信息资源,并不愿意把它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所以造成各个部门做自己的系统,但是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这个认识不断的深入,我相信这样的一个格局会逐步得到改变,也就是整个信息资源应该是可以被共享,可以被开放的。很多厂商在这个基础之上,可以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给老百姓,给企业,也包括云计算的相关业务模式了,从这一点来讲给企业提供非常大的空间。

  当然你从基础设施角度来讲,智慧城市建设必然带来新一轮的投入增加。这也是机会。对软件开发商来讲,机会在哪呢?各个政府部门信息化都在做,很多是跨行业的应用,这些是传统软件开发商没有涉及到,传统市场没有涵盖的一块,这一块我觉得应该有很大的空间,当然包括杨总所在的咨询行业,其实智慧城市也是非常注重顶层设计和规划的,这一块越来越多的政府和用户会认识到这个价值,这一块的市场也是会逐步起来的。当然也包括设备供应商,供应链商,网络运营商等等机会都非常多。

  杨冰之:我觉得智慧城市的产业链非常长,也多样,每个企业可以根据它的特点找到位置,你如果希望这个产业马上进入夏天或者秋天,我感觉还是为时过早,因为概念的传播期到建设期到运营期还是要一步步走的,但是我相信,我们有信心在未来,这个城市会越来越智慧化,我们服务肯定会跟的上,肯定是会有需求的。我们会分几个,一个建设期,一个运营期,可能运营期会持续下去。像我们水一样的,水管装好了,长期收水费,所以运营服务将来会是很重要的。

  提问观众:我是第二次参加这个会了,收获很大。我提个建议,就是希望国脉继续引导理念,但是另外物联网一定是一个应用,刚才那位同志说春夏秋冬,假如是收获来说可以这么比喻,但是我理解它一定是一个播种、浇水、施肥、一步步长,最后才能结出果实的,现在我们就认定这个方向是对的,我是做传感器的,专门做最底层的传感器,我认为物联网给传感器带来很好的机遇,所以除了理解这个理念以外,公司从去年已经开始扎扎实实做物联网传感器的节点,我们现在做出来两款,一款就是对冷连物流,因为最近出现蒙牛牛奶的事件,牛奶被孩子喝了以后拉肚子了,蒙牛说我的牛奶没有问题,超市说我就是运来就卖了,也没有问题,大家都没有问题,肯定要找原因,最后要有数据说话,我是搞传感器的,我觉得是中间冷链物流的问题,假如运输车没有达到这个温度,达到了高温可能就有问题了,所以我们觉得冷链物流对食品安全特别重要,这是我们搞的IFID的温度标签,把IFID识别和传感器,记录传感器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一个。

  另外就是大家特别关心的食品安全,农业,精细农业,我们把温湿度,兆度,二氧化碳,土壤、水分这些整合在一起,通过自主网可以往上传。

  我想说,咱们跟使用单位,还有搞通讯的,因为它是整个很复杂的物联网的整合,分工特别细,我们把应用部门跟讲概念的一起组织起来做这个事情。

  王海平:你说的IFID,我去年十月份国际会议在上海开,我当时提出来,就是一万亿,为什么呢?IFID和传感网是识别层,这个市场有多大?三到五千亿,识别这个信息要传输过去就是三网合一,陆院长说是六千亿,这就是三屏合一全屏时代,就是应用,手机、电脑、电视,这个应用是往前推的,三屏合一有五千个亿,这个整个是一个链,刚才说到冷链物流,国家发改委经贸司专门有这个专项资金的。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