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摊上大事” 企业、专家支招

   日期:2013-04-19     评论:0    
核心提示:生态环境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一但其遭受了破坏,我们人类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用句浅显的话来说就是,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

前段时间,地下水污染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摊上大事儿”了。

事件源于2月14日由媒体公益人邓飞通过微博发起“家乡污染全民拍”和“中国水危机独立调查”行动,希望借助网络力量推动环保公益行动。这一 “草根行动”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网友、媒体和公益组织的关注与支持。于是反应家乡水质情况成了各地热心网友春节一大任务和义务。不愿见到的是,诸多网友痛述回乡见闻:家乡的水已变质,亲朋和邻里多人得了癌症,一些地方政府漠视企业违法排污。其中,山东潍坊许多化工厂、酒精厂、造纸厂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至地下致地下水污染引发媒体、企业、民众关注。

生态环境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一但其遭受了破坏,我们人类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用句浅显的话来说就是,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因此,我们看到:

山东潍坊一些乡镇工业园区周边的村民家饮用水井曾接连出现浑浊甚至大量漂浮物现象;

山西塌方了;

山西天脊煤化工苯胺泄漏发生水体污染事件迫使河北邯郸市大面积停水;

上海金山区朱泾镇发生水污染严重事件,导致周边水域受到污染;

内蒙古某村水位下降,抽上来水也有味不能喝,征兵因骨头脆而不合格;

山东菏泽、潍坊等地,出现了不少所谓的“癌症村”;

4月5日,河北沧县张官屯乡小朱庄的地下水变成了红色,近800只鸡喝后死亡。400米深的井水变成粉红色的,做饭只能用纯净水。该村方圆5公里内只有一家建新化工厂……

种种水污染现象罄竹难书。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资源专家王浩成表示,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化肥和农药的超量使用、垃圾场的淋滤和地下油罐的渗漏等原因,我国地下水正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曾有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指出,中国90%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64%的地下水污染严重。”

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2011年全国200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共计4727个监测点,其中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监测点比例为45.0%、较差-极差水质监测点比例为 55.0%,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地下水的污染,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透露出污水治理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自动化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力量”是众所周知的,污水治理对于以高科技、智能化为主体的工业自动化企业来说,一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社会义务,另一方面亦是发展机遇。有数据显示,我国“十二五”水污染环保计划投入11786亿元,主要针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流域治理等。其中,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投资4300亿元,全国工业废水治理投资至少1292亿元。在针对下地水污染和水治理方面,自动化企业与专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力控科技就提出,1,增加监测点:需要加速地下水质自动检测点的建设,尽快实现重点地下水流域的监测点全网覆盖,为全面实时的掌控地下水水质情况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基础。2,提高水质监控站自动化水平:加强水质监控平台软件的建设,做到将实时数据及时完整的汇总并反馈到环保中心。3,加强环保调度中心的智能化水平:做到当污染情况发生时,可迅速做出应对,找到污染源,并且迅速发出告警信息,及时的引导当地居民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并且可根据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可为环保部门提供有效的水质变化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资源专家王浩成表示,从国际上来看,目前地下排污有三种类型,前两种为我国普遍采用的渗坑渗井排放和浅井水层排放,这两种方式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第三种方法即高压深井排放,又称“深井灌注”,这项创新技术已被许多国家采用,被证明是一种成熟、领先的污水、废液处理方式。但王浩认为,深井灌注作为一种安全的地下排污方式,对地质条件、挖井深度以及深井的安全保护度要求极高,并且难以经受地壳运动的长期考验。同时,“对于这种新型的地下排污方式,我国在技术层面上是基本可行的,但要完全做到安全向地下排污,还需要相应的执行标准及监管措施。”王浩表示。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共同参与也同样重要。面对地下水频遭污染的现实,没有谁可以置之度外,安之若素。向水污染宣战,沉默就是纵容,失语就是合谋。遏制水污染,捍卫法律尊严,需要公民果敢发声,嫉恶如仇,更需要监管部门守土有责,有所作为。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环境污染是日积月累的后果,治理也并非一时半会的事,多年温水煮青蛙般累积下来的“病根”,需要打持久战。我们不希望子孙后代承受和生活在千疮百孔的世界,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民众,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人人当做监督员,提高环保意识和普及,拯救生态环境,为还碧海蓝天尽绵薄之力。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