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先检后公布 监管实质性不高

   日期:2013-06-20     评论:0    
核心提示:与进口食品检测曝光不同的是,国内食品基本都是先检测,合格的进入市场,但不会立即公布不合格食品,尤其是蔬菜类,之间有一个过渡期,但事实上,这样的检测达不到真正威慑黑心企业的结果,多数企业会通过各种渠道出售产品,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引发食品安全。

与进口食品检测曝光不同的是,国内食品基本都是先检测,合格的进入市场,但不会立即公布不合格食品,尤其是蔬菜类,之间有一个过渡期,但事实上,这样的检测达不到真正威慑黑心企业的结果,多数企业会通过各种渠道出售产品,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引发食品安全。先检也要先公布,尤其是实时公布。

不检测蔬菜 或带着农残入口

值得指出的是,问题比较严重蔬菜,除了大型市场或部分超市会配备检测仪器,以便进行有效地自检,绝大部分乡镇农村的集市,缺乏有效地检测和监管,如目前消费者仍心有余悸的“毒生姜”事件,这便是缺乏检测的严重后果。

事实上,多数农药残留的蔬菜不会造成消费者急性中毒,部分不易被人体分解的农药残留,长久累月,留在体内,会对身体形成极大地负担,而这有可能成为身体的“炸弹”,随意爆炸。

通过对农贸和批发市场追踪调查,发现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品种不达标,抽检结果公布滞后。从农田到餐桌,多个流通环节的农残检测竟一路“通”:如有市场抽检品种不足规定的20种;抽检人员不足2人,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农贸市场的仪器简陋……

举个例子,6月7日7时32分,深村市场的抽检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对蔬菜进行抽样,检测结果于当日上午8时准时出炉。对照《市场蔬菜抽样方法》发现,按规定,每个农贸市场抽检的品种为20个,每个品种需要抽检2~3个样品,总抽样数量为33个,原则上比例为:叶菜类60%,瓜类30%,豆类10%。而深村市场的抽检,不仅样品量仅为规定的1/3,品种也只是规定的一半,且瓜类为零。

多数菜农表示,今天喷药明天卖菜的情况确实存在,市场检测未必能覆盖到。他们表示,这么多菜贩卖菜,相关部门没有时间全部检测。一棵蔬菜从田间到餐桌一般要经过3个中转站,是怎样抽检农药残留的呢?一个是从菜农到无证收购商,一个是进入综合批发市场,一个是直接进入农贸市场。而这三种流通方式中,第一种会出现农药残留甚至超标的几率非常高。

而这或许是下一步监管部门需要注意的地方,检测仪器的普及已变得尤为重要。

检测结果需要共享

日前,广州市食安办负责人介绍,2012年广州各级监管部门检验监测各类食品近200万份,食品检测整体合格率95.3%,食品安全整体状况位居全国先进水平。

广州市工商局副局长庄振东介绍,去年工商部门总共检测各种食品18.93万批次,其中委托抽检21600批次,及格率是93.13%,快速检测方面(检测箱、检测车)的检测量为167700批次,及格率是99.76%。

从食品检测的合格率来看,合格率很高,只不过媒体报道的总是不合格的少数食品。庄振东称,按信息公开的要求,食品检测结果要上报,绝大部分食品都是及格的,但媒体总关注不及格的那些,给大家的印象好像流通环节不合格的东西很多。他认为,从检测结果看广州市的食品安全状况是属于可控的。

像广州这样的,如今,国内各大城市,基本已配备需要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验室或机构,食品安全的监管,也在市场流通关口卡得很严,最常用的以标准作为衡量,使用检测仪器,对进入市场前的食品进行检测,但同时这份检测名单不会立即出现在公众眼前,有些是以月或年为单位进行公布,有些甚至不公布。尽管相关部门会依据检测报告,对存在问题企业进行调查处理,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生产者,通过监管漏洞,寻找其他渠道,出售产品。

目前,我们周围的信息都是充斥着食品不安全的新闻,这其中必然有媒体处理新闻不当的缘故,但同时也折射出食品安全检测信息不及时公布的弊端;如果及时公布,也能堵住媒体悠悠之口,最重要的是民众心理会渐渐形成意识,逐渐认识食品安全现状,而不是盲目地跟随媒体。谣言止于智者,但发布更正信息的人,也要学会处理“先入为主”,毕竟检测不仅仅是为了检测,检测仪器存在的目的,最终还是希望它所提供的结果,能为公众知晓。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