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地半夜施工噪音吵闹,常州武进区居民网上发帖,跪求环保局长到居民家住一晚,体验噪音感受。对此,环保部门解释称,夜间施工确因工艺需要。相关研究首次指出噪音污染不仅让人烦躁、睡眠差,还可能引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问题,进而缩短人的寿命。

6月29日晚上11点39分,网友“丑猫”在化龙巷论坛发帖称,他是中凉花园的住户,“深夜11点38分,窗外是混凝土浇筑机的工作声、车辆的喇叭声,吵得让人不能入睡”。这位网友称,他们“投诉无门,(因)武进环保局已颁发夜间施工许可证。为了工程需要,你是颁发了许可证,可是你有否考虑到我们住户的夜晚休息,或者有事先通知或者征求过(我们的)意见?我这边的距离,(噪音)大概有60分贝吧,跪求武进环保局局长可否今晚来睡一晚?”
这位网友还补充称:“可以让出房间,有空调。”
据了解,中凉花园小区17幢和18幢居民楼西侧就是正在施工的跨运河大桥工地,工地离小区最近只有十几米远。附近的居民称最近连续几个晚上工地都在施工,吵得没办法睡觉,白天都没精神。17幢一位正在二楼晾衣服的阿姨抱怨说,“吵得不得了,家里有小孩,我们晚上窗户都不敢开的,还是能听到很大的声音传过来,还有汽车的鸣笛声。”她说,这样的情况有半个月时间了。他们证实工地半夜里也施工,有时候一直施工到天亮。
环保局解释:工艺要求连续施工
武进区环保局信访办蔡姓负责人说,中凉花园小区边上的跨运河大桥施工,因施工工艺的需要,部分浇筑混凝土作业需要连续施工,施工单位向环保局提出申请,环保部门予以了审批。从4月份至6月份,武进区环保局一共审批了8次夜间施工,其中6月29日晚10点至次日早晨6点一次,5月份有5次,4月份两次。
蔡姓负责人介绍,就该处噪音扰民问题,武进区相关部门也召开过协调会,并商定了一个方案,针对工地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居民,政府根据每户的窗户面积,补贴一定金额安装双层隔音玻璃。此外,大桥通车后,桥上还会安装隔音设备,尽可能减少噪音。
针对居民反映的夜间施工噪音一事,施工单位江苏广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一位负责安全生产的潘姓人士说,他们晚上10点之后到次日早晨6点的施工,都是严格按照环保部门的审批实施的,没有审批就不施工。他说,因为大梁浇筑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所以只能申请夜间施工。针对夜间鸣笛的情况, “这个我们会改进,以后不允许鸣笛,采用人工传递信息的办法。”大桥主体工程预计还需要两个月时间,期间还可能涉及5次夜间施工,“我们希望居民能谅解。”
“邀环保局长来家睡觉”不是创新是无奈
或是受之前“邀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启发,如法炮制出“邀环保局长来家睡觉”,前者是因为当地河流治理不力,而当地百姓想让局长亲自了解实际尽早做出实际来拯救这些受污染的河流,通过这一巧妙的“邀请”借用网络的作用,让相关部门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与“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一样,“跪求环保局长到居民家入住”,表达的是居民不满污染以及对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渴望。不是为了创新,而是百姓的真无奈。对此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已是清晰可见,望相关部门能尽早解决噪音污染问题,还百姓一个宁静的夜晚,希望不要拿法律滞后流程繁琐等缘由来作为推脱的理由。想让“邀环保局长”不再有,还需堵住监管漏洞不放手。环保部门若能将心比心,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或严审严管夜间施工,或认真做好预告和宣传工作,环保局长恐怕就不会成为高危职业。
新闻链接:噪声污染危害仅次于空气污染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关于噪音对健康影响的全面报告《噪音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首次指出噪音污染不仅让人烦躁、睡眠差,还可能引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问题,进而缩短人的寿命。据我国环境监测报告显示,全国近2/3的城市居民在噪音超标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忍受着噪音伤害。
北大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俞敏萱表示,很多人由于噪音刺激引起神经衰弱、焦虑、失眠等症状。按照我国标准规定,居住区昼间噪音不得高于55分贝,夜间不得高于45分贝。一般来讲,周围环境噪音达到70分贝,就如同处于闹市中,人会感觉心烦意乱;90分贝,如同身处音乐吵闹的酒吧,长时间处在这种环境中会使听力受损;100分贝,就像隔壁邻居装修时嗡嗡的电钻声,会感到刺耳,使人头痛、血压升高。对噪音敏感的人群,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病、神经衰弱、失眠、焦虑、暴躁易怒,甚至做出一些过激行为等。长时间的噪音污染,可能使孕妇流产、早产,影响胎儿听觉器官发育,进而使脑的部分区域受损,影响智力发育。
对于身处噪音环境中的居民来讲,中国环境科学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研究员张金良认为,第一,选购质量好、噪音小的家电,尽量分散放置;第二,临街的住户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用一些有吸音功能的建材装饰墙壁;第三,把窗户换上隔音效果较好的双层玻璃,选择较厚的窗帘;第四,在窗边摆放较高大密集的绿色植物,也能发挥一定的吸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