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换人”走热 制造业发展模式开始转变

   日期:2013-07-09     评论:0    
核心提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来维持企业竞争力已经是大势所趋,永嘉的阀门、教玩具、服装辅料等几大支柱行业企业,在这几年都舍得投入资金购置新型设备。

这几天,位于永嘉五星开发区的超达阀门集团内,新建的年产2500台耐磨硬密封球阀生产线陆续开始投入生产。在该公司的数控车间,三台大型加工中心正处于满负荷运作状况,在高科技设备的辅助下,不到一个小时,一个阀门件就完成了从镗孔、钻孔到攻螺纹的前期工序。而原先,完成这些工序至少需要两个小时以上。

“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来维持企业竞争力已经是大势所趋,永嘉的阀门、教玩具、服装辅料等几大支柱行业企业,在这几年都舍得投入资金购置新型设备。” 永嘉县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变化,一方面要归结于永嘉土地资源紧张的客观原因,倒逼企业“增高加密”,提高“单位亩产”;另一方面,通过“机器换人”,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启动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在永嘉育才集团的生产车间,27岁的湖北小伙子陈耀正在操作着一台注塑机制作塑料桌板,只需要坐着等5分钟,再把压模成型的桌板从机器上取下,用小刀剃去毛边就可以了:“大部分工序都是机器编程控制的,我刚来工作两个月,就可以独自操作了。”“机器换人”的成本不小,但大投入就能实现大产出,永嘉方正阀门集团总经理王奕彤告诉记者,从2010至2012年公司投入了2700多万元,购置设备并进行技术改进,如今一个工人的产值,从2010年50多万元提升到80多万元。“我们供货的世界500强企业如‘壳牌’、‘沙特阿美’等,都会提出很高的产品质量要求,如今,新型设备的半自动化操作有了精度保证。”王奕彤说,为了接下这些订单,倒逼企业从“量”增长转向“质”提高,生产工人从原先的170人减少到70人。

永嘉县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机器换人”使产品质量上升、工作效率提高、减少企业管理成本,从而使该县的支柱产业由粗放型的“外延扩张”式发展,转向以技术更新带动的“内涵提升”式发展。该县出台了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类项目的财政专项补助,对企业购置设备、专利购买等实际投资,给予投资额5%至9 %的补助,对市、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引进关键技术装备、国家技术发明或者技术进步奖项等项目,给予10%至30%投资额的补助。截至6月5日,该县备案或核准的技改项目共26个,均为“零增地”技改项目,涉及通用设备制造、环境管理、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14个行业,计划总投资43655万元,计划设备总投资27625万元。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