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自动化升级 刺激工业机器人消费

   日期:2013-11-27     评论:0    
核心提示: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已是制造业变革趋势之一,一个两个工业机器人投入并不能看到明显的改善效果,但规模化投入使用之后,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将是必然的。中国企业采用工业机器人将提升产品在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众所周知,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已是制造业变革趋势之一,一个两个工业机器人投入并不能看到明显的改善效果,但规模化投入使用之后,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将是必然的。中国企业采用工业机器人将提升产品在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工业机器人并不是在电影中看到的能走路、跳舞的“人形”机器人,而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可替代人工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不仅可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还能带动产业技术升级。

中国企业主要面临工业生产效率较低,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如今,在全球自动化浪潮的大环境之下,制造业从人力密集型转向生产自动化已是必然,采用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力生产是该目标实现的主要措施。同时,在劳动力日益紧缺和人力成本逐步上涨的今天,使用工业机器人也是企业降低人力成本的有效途径。

自动化生产转型 中国机器人市场爆增

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7万台,同比增长17%。世界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看好,而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会在2014年开始爆发。目前,国外几大机器人公司都瞄准了中国市场,纷纷在中国设立机器人制造工厂和研发机构,试图抢占中国市场。

“十二五”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市场需求也将呈现井喷式发展,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正在服役的机器人已占全球总量的8%左右,中国市场的机器人需求总量有望在未来几年翻一倍。

专业机构预测,2015年工业机器人的产业规模有望超过万亿,智能制造及智能化设备的行业前景乐观。

面对如此庞大产业市场,民族机器人企业是否应该雄起呢?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国产工业机器人在伺服系统、数控系统、热加工等领域都面临技术薄弱的基本难题,市场竞争力薄弱。

基于以上种种不足,工控中国小编认为,国家应结合应用需求明确发展重点,开展工业机器人全生命周期可靠性和制造工艺技术研究,攻克伺服电机、减速器、驱动器和控制器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难题,开展国产关键零部件的集成化研究;集中突破焊接、装配等工业机器人发展瓶颈;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创新资源,形成一批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促进制造企业和应用单位的合作,加强协同攻关,促进产业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