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测污染度 新型海水测量仪问世

   日期:2014-01-11     评论:0    
核心提示:由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自主研发的“臭氧法海水总有机碳测量仪”,只需要1分钟就可以测出海水受污染的程度,自动分析海水总有机碳的成分,实现了全自动化的实时监测,同时还可以连续在海上工作6个月。

由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自主研发的“臭氧法海水总有机碳测量仪”,只需要1分钟就可以测出海水受污染的程度,自动分析海水总有机碳的成分,实现了全自动化的实时监测,同时还可以连续在海上工作6个月。

 

臭氧法海水总有机碳测量仪

 

科研人员演示仪器

一个类似于正方体的仪器,搭载海上的浮标或者船只,只需要1分钟就可以测出海水受污染的程度,自动分析海水总有机碳的成分,实现了全自动化的实时监测,同时还可以连续在海上工作6个月,不仅大大降低了各项成本,而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科研人员只需要将该仪器放到海面,所需要的数据就会源源不断地自动获取,海水有没有“发烧”,通过连续稳定的数据便会一目了然。这个快速且精准的仪器,是由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自主研发的“臭氧法海水总有机碳测量仪”,目前该仪器已经通过了专家验收,首次实现了在线实时研究海水总有机碳成分,不仅填补了国内该项市场空白,而且达到了国际领先地位。

打破人工取样传统方式

海水总有机碳,这个听上去专业又陌生的名词实际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据悉,海水总有机碳是海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是海洋环境监测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它能直接、合理地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碳循环在海洋生态领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就会导致海洋生态恶化,不仅渔业资源、水产养殖将面临“困境”,还会爆发赤潮、浒苔等灾害,直接危及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如果能够提前预防,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出现问题时也能够对症下药。”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海洋生态监测技术研究室主任刘岩打了一个比方:“就像人一样,如果定期做检查,当出现疾病的时候也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目前在海洋生态领域中,需要人工监测的项目仍然达到百分之百,而大量的数据是海水是否被污染最重要的“证据”。“以前获取数据的方法是依靠现场提取水样,但因为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取样周期不可能太密集,一个月能取几次就已经很频繁了。”刘岩说,“以前假如采集100个样品回到实验室,至少需要1个周的分析时间,实验室分析的传统测试方法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才能进行海水总有机碳的分析和测试,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工序繁杂也不利于及时进行环境保护。”

可连续6个月海上实时监测

长期繁冗复杂的取样和分析过程逐渐成为研究人员颇为头疼的一件事。为了摆脱实验室繁杂的分析方式,加快现场实时技术的开发,从2005年开始,刘岩带领团队开始研发以现场实时功能为目标的仪器。“原来分析一个样品需要2小时,现在只需要1分钟,在现场可以做到实时监测。”刘岩说,“该仪器可以连续工作6 个月,在此期间也不需要维护,6个月后只需要换一些耗材,也不会影响数据采集。”

据悉,该仪器不仅可以自动分析海水总有机碳的成分,实现了全自动化的实时监测,并且不产生二次污染,分析响应速度快,可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长期可靠工作,适合于船载、海洋台站、海洋石油平台等场合使用,可通过定点、走航方式对沿海海洋经济带进行现场、实时、连续的测量,可改变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手段,提高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现场监测能力。

预计两年内实现规模生产

刘岩表示,目前已经申请了行业标准,有了行业标准就相当于有了入门证。“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批量生产能力,计划1~2年内实现规模化生产。”刘岩表示, “全国各地的涉海管理部门、渔业部门、科研院所等都可以应用。一台机器大约15~25万元,根据不同的配置价格也不同,比如数据的存储能力、界面的可操作性等,定制1个月后就可以完成生产、安装、调试。”

刘岩表示,“初步估计年产值能达到300~500万元左右,在相关企业、政府单位,以及国外市场进行大规模推广后,年产值将会继续增加,行业标准获批后,预计每年的经济效益能达到1000~2000万元。”

刘岩表示,臭氧法海水总有机碳测量仪只是现场监测仪器系列中的一个。“现在正在研发现场实时监测溢油的仪器设备,届时将放置到溢油常发生的区域,比如在渤海石油平台周围2~3平方公里内进行监测,估计明年可以通过验收。”刘岩表示,通过以点带面的研发,现场实时监测仪器设备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发展海洋经济,同时还可以填补市场空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