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智慧城市梦想起航 产业发展现状预测

   日期:2014-01-17     评论:0    
核心提示:2014年作为智慧城市落地的元年,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的不断推进,无论是:顶层设计、标准体系、信息孤岛、总体建设目标与思路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四大方面,对2014智慧城市发展进行预测分析。

回首2013,对于“智慧城市”这个新名词而言,可谓十分火热。国家相关重大政策陆续出台,国家领导对智慧产业高度重视,各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的智慧城市试点活动、会议论坛层出不穷,相关标准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日益高涨,整个中国似乎陷入了智慧热。 2014年作为智慧城市落地的元年,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的不断推进,无论是:顶层设计、标准体系、信息孤岛、总体建设目标与思路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四大方面,对2014智慧城市发展进行预测分析!

 


一、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2013年11月17日,在经过一年的市场调研及分析,在第十三届中国(天津)信息技术博览会上,由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起草的《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正式发布。

“标准体系框架包含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建设与宜居、安全与运维、产业与经济5大类标准,分4个层次表示,涵盖16个技术领域,包含101个分支的专业标准,总体涉及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共3255个。”

由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因此,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必然不可让智慧城市“千城一貌”,而是以适当的尺度,既让智慧城市建设有规矩可循,不至于造成资源浪费和方向错误,又能让各个的智慧城市拥有其地域特色,符合本地民情,促进本地发展。

政府是智慧城市成功落地的保障,这方面,政府有两件事要干:

做好顶层设计

尽管第三方企业和机构会有很多顶层设计的所谓标准,但政府及相关机构才是顶层设计的引导者。现在顶层设计是比较时髦的词汇,用朴实的语言来讲就是自上而下资源的有效整合,整体有效的规划,实现路径统一的谋划。也就是,从一开始做需求时,我们的计划、路径就要清晰可达。我们一直希望,在智慧城市领域,国家能够有统一的顶层设计,否则就会乱象丛生。事实上,在智慧城市建设前期,确实出现了一些乱象,很多地方宣布已经实施智慧城市了,去评估的话还属于数字城市阶段,无线数字城市阶段。

优化智慧城市标准和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智慧城市平台体系设计不应过于复杂。有些企业已经拿出非常复杂的评判标准,却让人不敢苟同。就像评价一个人一样,由于评价指标过多,那么这个人永远得不到优。智慧城市也是如此,对于各地而言,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差异化的,是与其城市的定位密切相关的。举例来说,上海的智慧城市和兰州市的智慧城市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两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不一样、历史背景不一样、城市定位不一样,为什么要做成一样,怎么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智慧城市呢?因此,行业中提的标准有些不是可行的。所以,当看到政府已经在推动智慧城市标准设计,我们非常高兴也非常期待。

二、智慧城市建设要落地可持续性进一步落实!

也许有些读者会拿智慧城市与前些年的四万亿工程相类比。虽然万亿规模起步的智慧城市整体盘子相比四万亿规模的基建工程虽然仍有较大差距,但毕竟也是同一量级的大项目。但,因此就两眼放光,想削尖脑袋跻身智慧城市建设大军就大可不必了。对此,笔者向来是不遗余力地泼凉水。

毕竟,人家那四万亿是中央拨款为主,地方参与为辅助。可这智慧城市资金,从何而来?哪怕咱们地方政府不差钱,在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上马大开大合的投资工程能乐活几年?早晚被揪出来的事情对嘛。况且,地方政府哪怕有钱没处花,也不会投资所谓全无回报的投资。

因此,有关智慧城市产业的真相是:如果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缺乏可持续性,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那么智慧产业只能是空谈、空建,是昙花一现,是空中楼阁,是无根之木。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尽管智慧城市有政府鼎力支持,但是如果不能转化为有利于人民、社会、经济的正能量,不能以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实现投资与回报的平衡,那么这短期内带给百姓的福祉将很快随着资金链的中断而中途早夭。这,就是是智慧城市落地中的最大难题。

如何,才能找到有利于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模式,如何,才能找出适合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当下,国内已经有193个城市进入智慧城市试点,此外,还有百余未通过试点申请但已经启动智慧城市实践的城市,这三百余智慧城市,如何找到适合它们的发展模式,谁,又能为它量身定做符合地域特征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

如果现在有人说,他有办法,你和我,任谁也不会相信。

业内专家认为:智慧城市本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实践根本难以把握智慧城市建设的脉络,积累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的操作经验。只有在实践中获得正确经验后,我们才有会有在相似环境下的经验复制和推广可能。中兴通讯也是在数年内对智慧城市的各个垂直领域内进行了大量实践后,才逐步将智慧城市建设步入正规。

三、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总体思路进一步明确!

从宏观角度来看,智慧城市建设核心目标有三个:保民生、维稳定、促增长。按照整体规划,这三个维度目标将共同勾画出“美丽中国”的旖旎图景。

可是,在具体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偏重和先后之分的现象就会十分的明显。由此,专家学者在智慧城市全国试点之初,就适时提出了:要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思路,在重视社会管理的同时,绝对不可以轻视公共服务的理念。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相比业内人士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情万丈,为何民间舆论始终存在质疑?有评论人士吐槽:好个智慧城市,且看万亿工程上马后,烂皮鞋、毒胶囊、地沟油、三鹿奶、雾霭天、就医难还在不在!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的关键是惠及民生,打造健康、快乐、智慧的生活,才是百姓对智慧城市的最大期待。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人。智慧城市的一切目标都是使城市中的人有更大、更好的体验、更多的幸福感、更好的幸福感受。

“为了使人有这样好的体验,必然要做好两个基础:环境和产业。这两个是以人为核心的基础。我们认为,做好智慧城市,尤其是让智慧城市在中国成功的落地,也是我们体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途径。”

上文中提到的环境指的是公共安全、环境、环保、医疗、食品、教育等一切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智慧行业,

因此,要让智慧城市真真切切的具备落地能力,单凭产业之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公共安全、环境、环保、医疗、食品、教育等一切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智慧行业的整体提升与发展,智慧城市的美好愿景才会更进一步!

四、智慧城市技术、信息孤岛、资本难题进一步解决!

从权威机构、行业媒体、专家学者对智慧城市产业的分析与预测,智慧城市作为一个上万亿规模的产业,不是哪家企业就可以独享的。理由很简单,智慧城市涉及到从感知层到网络层,再到平台层,最后到应用层共计四层架构。单单应用层的智慧城市行业细分就有包括:平安城市、智慧交通、食品安全、智慧医疗、应急联动、电子商务、智慧园区等十余个;平台层则涉及数据支撑、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融合数据库、能力引擎、开放环境、运营支撑等众多系统;网络层则包含了物联网、互联网、通信网,以及有线、无线、3G、4G、5G、LTE等多种网络环境;感知层更将覆盖物联网传感层的全部体系。从智慧城市建设三大平台和行业细分,我们能够清晰得看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只有参与其中的企业不断壮大与技术革新,智慧城市得整体技术水准才能迎来更大的突破!

庞大的智慧城市体系,谁来建,怎么建?

尽管政府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提出了整体方向,但不可能涉及过多的细节,因为智慧城市庞大的技术体系与各地不同的智慧城市诉求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是难以用过于细化的条条框框约束的,这也同样意味着,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将更侧重技术指导和管理约束,而涉及具体的方案与技术实现细节,更多需要依赖具体的解决方案商,一家,几家,甚至数十家共同参与实现。

正如我们上面列出的智慧城市复杂而庞大的技术体系,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作为支撑,是根本难以实现的。哪怕能做到局部,也往往难以顾及全局,若是如此,岂不是又犯了早年在数字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其频频出现的各业务系统缺乏横向交互的“信息孤岛”老毛病。

另一方面,除了技术,资本在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少研究者所忽视的。由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属于万亿规模得大项目,但主要资金还是源自地方,甚至是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厂商。这就意味着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必将复杂与多样性。这方面,业内专家和学者也曾经探讨过智慧城市建设的七大模式:

1、运营商建设和运营

2、政府牵头BOT模式

3、政府和运营商共同投资

4、政府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

5、联合建设运营和公司化运营

6、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运营

7、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或第三方建设和运营

可以看到,尽管政府独资是业界认为最容易落地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但对于涉及到如此科技密集、对民生有诸多诉求的大型项目,运营商、第三方的参与其实非常重要,甚至它们在程度上有助改变智慧市建设究竟是政绩工程还是民生工程的属性定位。另外,以运营商和第三方为主体的运营方式,对于智慧城市项目的运营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也会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从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长远角度来看,上述模式中,2、3、7三项或是既符合我国当前国情,又具有智慧城市建设切实可执行性的选择。这里所指的第三方,特指三大电信运营商之外,具备智慧城市建设资本和运营能力的厂商或财团。由此可见,当前的智慧城市产业环境下,没有强大的资本整合能力,是玩不转智慧城市的。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