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PS到GNSS 北斗卫星导航有望进入更多终端领域

   日期:2014-08-05     评论:0    
核心提示:去年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中预测,北斗将会在未来三年的终端出货量上迎来多达几倍到几十倍的快速增长。上周笔者了解到,这样的预测完全可能,随着卫星定位从单一的GPS到多系统混合定位GNSS的发展,北斗迎来了向多终端中布局的快速增长期。

去年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中预测,北斗将会在未来三年的终端出货量上迎来多达几倍到几十倍的快速增长。上周笔者了解到,这样的预测完全可能,随着卫星定位从单一的GPS到多系统混合定位GNSS的发展,北斗迎来了向多终端中布局的快速增长期。

单一GPS定位已过时

在最初的卫星导航市场中,GPS一词无疑代表了全部,然而GPS实际上仅仅是美国所研制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又由于军用与民用间的区别,所以在实际的使用中则往往存在着10米左右的定位误差的问题。

不过,卫星定位系统并不仅仅只有GPS这一种,还有日本的QZS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以及我国的北斗2。这些卫星系统均可为民用市场服务。例如,意法半导体推出的TesseoIII系列芯片就可以兼容上述的全部卫星系统,从而提升终端的搜星能力,同时通过算法取各家之长来提升定位精度。

实际上,消费市场对于卫星定位的认识,已经从原来的将GPS一词的统称,变为了GNSS,即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就是希望将多种卫星系统进行组合,以达到更优的卫星定位效果。

北斗将进入汽车导航领域

目前,中国的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已经开始进入到手机领域中,根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4000万部具备北斗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投入到市场中。根据记者了解,在手机消费市场中,北斗也以与其他卫星系统共存的方式来为手机提供定位服务,例如在有的产品中就提供了北斗+GPS共存的定位模式。

意法半导体市场部经理钟诚向笔者介绍,根据他们在深圳的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路段情况下,北斗与GPS的实际表现各有优劣。而利用算法,将双方的数据进行汇总,从而得到的结果反而更接近于真实的位置信息。不过算法在其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有业内人士告诉笔者,国内的一些芯片,尽管采用了GPS+北斗,但实际的性能还没有单独使用一个卫星系统好用。

此前,意法TesseoII已经开始在国内的汽车导航市场处在领先地位,而加入了对于北斗支持的TesseoIII系列,将会使得北斗进入了消费类汽车导航市场当中。该系列芯片可以使用两个并行射频通道来同时处理多个卫星系统,从而不仅仅是以往的GPS+北斗,还能实现GPS+Galileo+北斗的三个系统的共同定位。

协处理器是新机遇

目前,苹果、三星、摩托罗拉、魅族等国内外厂商开始在自家的高端手机产品中加入了协处理器,协处理器可分担处理器的任务,它所要承担的任务正是卫星定位、重力感应、陀螺仪、光线感应等。

“如果协处理器的方向是正确,未来手机都将标配这一芯片的话,那么像集成多种卫星系统以及传感器的芯片,将会在消费市场中迎来新的市场机遇。”意法半导体汽车产品事业部的GianvitoGiuffrida谈到消费市场机遇时说到,他认为尽管像Tesseo系列可能现在目标定位于汽车导航市场,但随着协处理器概念的发展,应用到协处理器中去也是完全可以的。北斗作为其所支持的众多卫星系统之一,也将会在手机协处理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有望向更多终端扩展

目前,北斗在国内的应用市场中主要涉及三个领域,一个为特殊应用市场,另一部分为工业应用市场,最后为大众市场。跟据2013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的预测,北斗导航设备的出货量将在今年达到800万件,为去年的5.7倍之多。到了2015年,预计出货量还将达到1900万件,北斗导航设备将会迎来快速增长。

随着目前北斗在消费市场中已经开始涉足到手机、汽车等领域,可穿戴设备也将有望支持北斗导航系统。如上文谈到的,随着导航芯片产品向GNSS方向发展,而这些芯片在支持多种卫星系统的同时,还开始加入了重力感应、陀螺仪这样的感应功能。这样,这类的芯片已经开始具备了成为可穿戴设备芯片的条件。一直从事导航领域的Garmin,从去年开始就不断在自己的导航手表产品中加入热量监测、短信浏览等可穿戴设备功能,而一些可穿戴设备产品也开始筹划加入卫星定位功能。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