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热潮正在向每一个传统产业蔓延

   日期:2015-06-03     评论:1    
核心提示:作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和网络强国战略两个强国战略非常重要的结合点,“互联网+”的热潮正在向每一个传统产业蔓延。互联网技术和工业的融合会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工业企业与IT企业又该如何创新融合?

作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和网络强国战略两个强国战略非常重要的结合点,“互联网+”的热潮正在向每一个传统产业蔓延。互联网技术和工业的融合会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工业企业与IT企业又该如何创新融合?

5月29日,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联盟主办的“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峰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联盟成立以来最大规模,也是各行业、各地区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会议。此次会议,“互联网+工业=?”在探讨中愈辩愈明。

全景展现互联网和工业融合

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蓝皮书2015》,全方位展现了我国互联网和工业融合创新的时代途径。

首先,在新阶段,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将形成四大新业态:智能技术和工业的工艺材料创新所形成的新机器即智能机器;公众互联网,及公众互联网和工业网络结合形成新的网络;工业云和新的平台构建平台的变化;大数据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和工业APP结合形成新的应用,这几个方面构成融合创新形成新领域。

其次,工业和互联网融合路径的选择各有侧重,在研发组织、制造模式、供应链、需求端用户参与以及融合型服务等方面都将发生改变,形成一些新模式:第一,融合是工业界和互联网界共同追求的方向,目标一致。行业特点不同,大家路径选择各有侧重,但无论工业界还是互联网界,这个阶段在融合上殊途同归;第二,目前融合的不同领域当中,融合水平受两种因素决定:与用户贴近程度及各个环节和各行业开放程度;第三,在供应链的层面实现高效、无缝对接;第四,通过互联网将需求端泛在连接,实现全流程用户参与;第五,服务方面是中小企业转变重要方向,也是价值所要体现的重要领域。

蓝皮书还指出,整个互联网与工业新趋势之下所形成的生态体系,最主要的是形成新的融合的主体,这些主体提供了新的产品,创造了新的业态,在新的行业平台以及新的网络基础设施之下来推进现在融合发展向更高发展阶段。

这里主体可以分成三个类型,一类是传统工业,主要是面向互联网的转型,这里有的是运用互联网,搭建自己资源整合平台,有的是实现自己制造业向文化转型。还有企业更进一步工业企业逐渐体现在平台企业的特点。最后一类主体是行业平台,类似联盟组织促进跨界,促进融合,促进开放共享,搭建整个融合有效的机构。

跨界融合——谁跨界?谁融合?这是个问题!

长久以来,工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是工业软件、工业自动化企业在做,这对于工业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并不够。推动中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需要工业企业和ICT企业相互合作、相互渗透。只是,这种合作和渗透似乎并不容易。

总的来说,能否协同发展到位,关键取决于协同发展各方的总体目标及工作分工是否一致、明确、量化,创新性及投入力量是否较强。可是,工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需要谁跨界?需要谁融合?

智能制造涉及设计智能、产品智能、经营管理智能、制造智能和服务智能。设计智能要求支持设计的软j件CAD、CAE、CAM、CAPP、PLM是智能的,涉及研发设计软件提供商;智能产品要求大量的各种装备运行状态监测的传感器、智能仪表,涉及传感器和智能仪表的制造商;智能经营要求管理软件ERP、 SRM、CRM、BI、大数据分析具有智能,涉及管理软件开发商;智能制造要求制造装备智能化,涉及各种装备制造商;智能服务要求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支持,涉及物联网、互联网企业的支持;而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通互联,需要方方面面的标准化组织、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物联网这些组织的支持,所以智能制造一定是多类型企业的跨界融合,工业、互联网、IT服务等多领域企业都需要参与进来。

事实上,跨界合作在工业领域比比皆是

互联网和工业融合其实是行业内高程度的协同,而事实上,当前这种跨界合作在工业领域比比皆是。例如,在传统的工程机械制造中,徐工集团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实践之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徐工以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管理、以电子工作流驱动业务协同发展,在工程机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网络、客户服务、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和变革,持续打造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各项新型能力,保持了全方位的领先优势。在互联网和工业融合方面取得探索性实践方面,家电行业也是潮流引领者,海尔、长虹等都建设了各自的智能互联工厂。

随着“两化”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互联网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工业看,我国工业门类已经形成全球最为完整的体系,在过去的30余年里,中国工业不断创造奇迹;从信息产业发展上看,其速度已经超过了工业,形成了庞大的市场和可观的应用规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已经超过14万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6%。中国的集成电路制造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20%。软件和服务业产值超过3.7万亿元,同比增幅超过20%。

同时,当前工业互联网在中国和各行业已经有了深度的结合。首先,工业互联网关注的是资产优化和运营优化,这两者恰好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工业制造企业所面临巨大问题,即解决产能过剩、资产利用率过低等问题。其次,从粗放型的生产转化成精益型管理,生产制造整个过程当中,人、产品、物料、生产线设备的紧密协同和互动,通过人机互动和机器与机器互动,实现流程优化、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实时决策,能够帮助在生产当中的人更高效、更快速的实施做决定。工作效能更高,产出价值更大。其三,工业与互联网产业的结合落地,将带动整个产业形态的转型,目前工业领域无论是能源、家电、航空、油气都需要一个新的市场格局,企业需要有全新的视野,从生态链的角度做布局决策。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过去简单的卖产品模式,形成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生意经,而互联网化带来的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新玩法,传统产业必须学习并融入到新的游戏规则中去。

以此同时,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还面临不少挑战

新“风口”带来了新机遇,也意味着新的挑战。当前,我国互联网和工业融合发展也面临不小挑战:

第一,我国工业发展还处在大而不强的局面,加之我国的信息技术虽然应用广泛,但是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这是工业互联网落地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要改变这个局面,全行业就要推动重大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企业要以更加有效务实的解决方案推动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发展。

第二,工业互联网是一个有机的生态体系,各环节之间的融合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也存在一些基本规律。互联网与工业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属性和特征,不同行业企业之间对于融合发展存在认识差异,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成熟度与消费性互联网服务相比还有着较大差距。

第三,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缺乏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供需双方存在认识差异。因行业差异与专业壁垒的影响,作为供需双方的工业企业和互联网服务企业对互联网认识存在不同。一些工业企业或对互联网创新理解不够,缺乏开放共享的精神和自我变革的勇气,或对互联网思维认识盲目,迷失于各种似是而非的概念。而一些互联网企业对工业领域创新需求的理解和挖掘也不到位,或固步于消费者端琢磨“眼球经济”,或因缺乏对工业生产的足够认识而“不接地气”。既了解工业又熟悉互联网的融合性人才缺乏,也构成了障碍。

第四,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缺少一批引领全球的工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国际化程度较低。为工业领域提供互联网服务的企业多属中小企业,虽然创新意识很强,但服务层级和技术含量参差不齐。一些专业服务集中于中低端市场,缺乏高端服务、个性化服务和复合型服务,使得工业创新发展产生的很多新兴互联网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第五,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标准不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缺乏统一标准。如何在保证高度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将既有生产运营、管理体系更好的与互联网结合,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此外,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融合性产品或服务,相应的标准体系目前在行业上下游间暂未统一,接口困难,各方自行推动的标准建设带来较高的重复建设成本,相关的政策法律也有所缺失。

励工业互联网应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应用的政策扶持力度

突破信息获取和感知识别技术瓶颈,推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能源、原材料、装备等行业的应用。鼓励汽车、装备、钢铁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构建智能制造系统,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原动力。在消费品领域组织推广规模化个性定制、移动社交营销、用户交互平台等模式。对于互联网深入渗透工业领域有重大意义的项目,通过多种扶持政策,加快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引导相关服务企业转型发展,提高跨界综合服务能力

鼓励消费型互联网企业抓住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的机遇,充分了解工业企业需求,积极拓展工业互联网业务,从消费性服务向生产性服务拓展。对于工业软件与 IT服务企业,在鼓励企业自身互联网化转型的同时加强产业链条纵向整合,提高软硬件、网络、平台、应用、流程综合集成能力,为工业企业提供基于互联网高端综合集成服务,形成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专业服务队伍。

努力突破阻碍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各类壁垒,让工业互联网发展驶上快车道

弥合互联网与工业行业理念、制度、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分隔,在多个层面实现互联网与工业行业的充分对接,协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搭建常态化的企业交流互动和业务宣传推广平台,形成工业互联网领域知识资源共享和互补。通过跨部门、跨行业管理机制,加快完善标准体系。集中国家力量突破核心技术与产品,强化关键设备和重要系统的安全可控。

完善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推进机制,形成协力推进的发展环境

工业互联网发展是涉及多领域、多行业、多主体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试点示范、建立多方合作机制等方式,摸索经验,协同推进。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在行业、企业层面上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并推广;其次是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加强工业行业、信息化和互联网管理部门的协同;最后,建立工业互联网供需双方沟通与对接机制,创造更多的平台和交流机会,加强社会公众与产业界的互动。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