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核心内容及中国实践

   日期:2015-07-23     来源:中国测控网    评论:0    
核心提示:物联网的产业化需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所以要在我国发展物联网,在体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产业链的合作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而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物联网普及仍相当漫长,需要我们不断努力,逐项突破瓶颈,才能最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形态。

在21日举行的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上,笔者获悉了这样一组数字:2012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为3650亿元;工信部预测,到2015末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而据多家第三方机构预测,2015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7500亿元。在未来5年内,市场规模则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物联网来势汹汹,短时间内边席卷全球,概念虽然深入人心,但是对于人们来说,物联网不管是从定义还是应用等各个方面模糊不清,好像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甚至很多时候只是个抽象的概念,那么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如何实现?

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ITU 互联网报告,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这个官方定义不太好理解,其实借助事物的演变,我想我们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物联网。20 世纪 60 年代,计算技术诞生,最初主要用于科学及军事研究;借助编程,商用计算变得日益简单,大型机转变为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的微型机;微处理器和个人电脑出现,个人电脑使计算机的触角延伸到了更多的中小型企业以及家庭和学校;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出现,PC趋向移动化,并掀起了手机领域的革命,使之迅速演变成一个移动计算平台。

与此同时,一直受到忽视的微处理器促生出了另一个完整的市场—嵌入式控制,将微处理器与内存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微控制器诞生,它们广泛存在于电视遥控器、录像机、空调、汽车以及电脑之中。伴随消费电子设备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过渡,它们又衍生出了平面电视、MP3播放器、DVD和家庭影院系统。于是,我们把这些设备与互联网的连接以及其他一些相关事物之间的连接合称为物联网。

物联网的核心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实现对象的智能标签。通过NFC、二维码、RFID等技术标识特定的对象,用于区分对象个体,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各种智能卡,条码标签的基本用途就是用来获得对象的识别信息;此外通过智能标签还可以用于获得对象物品所包含的扩展信息,例如智能卡上的金额余额,二维码中所包含的网址和名称等;其次是实现对象的智能控制。物联网基于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依据传感器网络用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反馈。例如根据光线的强弱调整路灯的亮度,根据车辆的流量自动调整红绿灯间隔等。

要想实现物联网,需要依赖三项关键技术:一、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二、传感网络,这是传感器组成的网络系统;三、嵌入式系统技术。这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这里包括三个步骤:一、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二、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三、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在物联网技术发展产品化的过程中,我国一直缺乏技术标准和对关键技术的掌握,产品档次上不去,价格下不来。其中,缺乏RFID等关键技术的独立自主产权这是限制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我国已大量生产射频标签,但仍然存在四大问题制约发展。首先,芯片和读写器核心模块严重依赖进口。其次,射频标签自主技术标准缺位。再次,市场因素制约射频标签规模化推广。第四,民营企业处于竞争劣势,风险投资态度谨慎。

物联网的产业化需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所以要在我国发展物联网,在体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产业链的合作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而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物联网普及仍相当漫长,需要我们不断努力,逐项突破瓶颈,才能最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形态,从而打造中国特色物联网生态产业。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