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机会”来了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

   日期:2015-11-20     评论:0    
核心提示:近年来,全球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行业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作为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与之紧密相关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的市场规模也逐步发展,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将有效协助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下游应用领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升级发展,提高生产效率,缩减制造成本。民生证券建议投资者从系统集成商、本体制造商和核心零部件龙头三个方向布局。

11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信部、北京市政府主办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在北京举办,主题为“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据悉,中国正在制定的“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推进计划”也将在此次会议期间公布。

近年来,全球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行业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作为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与之紧密相关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的市场规模也逐步发展,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将有效协助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下游应用领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升级发展,提高生产效率,缩减制造成本。民生证券建议投资者从系统集成商、本体制造商和核心零部件龙头三个方向布局。

首先是系统集成商。集成市场份额大,主要本土系统集成商优势充足,与国产本体制造商合作有利于创造协同效益。集成市场份额是本体制造的两倍,本土专业系统集成企业对国内制造商情况较为了解,更切合下游应用端的实际。目前,国内部分系统集成应用商着力布局与国产机器人本体制造商的合作,通过“本体+系统集成”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模式塑造相对竞争优势。

其次是本体制造商。工业机器人先行,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链延伸布局服务值得关注。汽车、电子电器行业主导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服务机器人在军工、医疗、养老、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是机器人产业不可逆转的趋势。

最后是核心零部件龙头。核心零部件技术逐渐突破,具有研发实力的机器人产业龙头,及展开国际合作的企业有望率先突破技术难关。核心零部件实现自主开发是国产机器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的必由之路。机器人龙头企业具有核心自主研发实力,有望最先突破技术难关,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游核心零部件及中游本体制造实力。欧洲、日本等机器人制造企业掌握核心工艺,与实力强的国际企业展开合作有望带动本土企业的研发能力升级。

机器人的“机会”来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十三五”期间,工信部将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对此,业内人士透露,在这三个重点领域,机器人产业的作用举足轻重。《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也在加紧制定中,可望年内发布。

苗圩说,我们要制定一系列的规划、行动计划或者具体的政策措施来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据介绍,工信部围绕“中国制造2025”搞了专项规划体系,大体上一共是34项规划。“有一些规划是要报请国务院最后审议发布的,有一些是由工信部或联合其他部委共同发布。目前我们正在加紧各方面的工作,希望整个工作能够按照计划进度展开,明年这些规划能够陆续出台并且实施。”苗圩说。

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这三个重点任务中,无论是任何一个,机器人产业的地位都不可或缺。

正是由于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地位,《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也对它做出了明确要求。路线图要求,2020年,基本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器人产业体系。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国产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达到8万小时。

在相关框架的指导下,工信部正在加紧制定《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目前《规划》已经完成初稿,有望在年底前发布。

为了引导机器人产业由大变强,《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提升自主品牌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能力、推进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应用示范、建立完善机器人的试验验证和标准体系建设等。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姚之驹认为,“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工业体系很完整,也是全球唯一一个能覆盖21个工业大类的国家,装备制造能力强,在机械工业、电力、钢铁等领域尤为领先。现在的市场前景对中国机器人企业是个机会。”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发展速度较快,但服务机器人相对弱势。《规划》也就此进行了顶层设计。

《规划》提出了市场主导、质量为先、强化基础、创新驱动的发展原则,实现在消费服务领域、医疗领域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并开展核心零部件攻关、前沿共性技术研发、医疗康复机器人应用等重点工作。

“服务机器人一般需结合特定市场进行开发,本土企业更容易结合特定的环境和文化进行开发,占据良好的市场定位,从而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工信部人士说。

工业4.0助推制造业升级

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受到政策大力扶持。去年6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要求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减速器、伺服电机等零部件的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近日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创新”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这次访华的重点议题。今年是“中德创新合作年”,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工作稳步推进。柯慕贤称,中德两国可在高科技领域开展更多合作,把工业和制造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目前,中德企业都在寻找合作伙伴,在创新方面还有更多合作空间。同时,中国还开展了一些与“工业4.0”相关的技术研究,德国企业对此较感兴趣,希望寻找合作机会。近日,中国并购公会与德国联邦并购协会,正式签署《中国-德国企业并购合作沈阳宣言》,宣言明确以中国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合作基地,支持双方企业参与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打造“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合作平台。

另外,由发改委和工信部主办的上海工博会,将于11月3日至7日举行,整个规模将超过往届水平,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产业将是展出重点。同时,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政府主办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11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举办。据了解,此次大会的主题为“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由2015世界机器人论坛、201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等板块组成。届时,拟邀请工信部领导做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主旨报告,并邀请中、德、美、日等国家知名专家、企业家,围绕大会主题做有关机器人前沿科学研究、发展技术路线,以及发展战略研究方面的主旨报告。

在政策和事件的密集催化下智能制造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拥有30万台机器人,机器人及系统产值约1000亿元,带动3000亿元零部件市场,减速器、伺服电机等零部件,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中德企业并购合作机遇

中国并购公会与德国联邦并购协会日前正式签署《中国-德国企业并购合作沈阳宣言》,宣言明确以中国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合作基地,支持双方企业参与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园(简称中德装备园)建设,打造“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合作平台。与此同时,双方共同发起成立中德企业并购基金。基金首期规模为10亿欧元,重点服务领域涉及智能设备、消费品、医疗服务、金融服务等。

据辽宁日报28日报道,10月26日至27日,中德企业投资并购论坛暨中德企业交流会在沈阳举行。其间,中国并购公会与德国联邦并购协会正式签署《中国-德国企业并购合作沈阳宣言》,宣言明确以中国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合作基地,支持双方企业参与中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园(简称中德装备园)建设,打造“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合作平台。

本次论坛由商务部投资促进局、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沈阳市政府主办。作为中德两国深度合作的新平台,中德装备园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关注。德国联邦并购协会主席卢克思说,德国目前正在推行工业4.0战略,有企业计划在医疗健康等领域与中德装备园开展合作。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行长贾天兵介绍,中行将为企业由“融资”向“融智”拓展提供优质服务,依托国际化、多元化、一体化等优势,支持辽宁企业“走出去”。

据介绍,中国并购公会和德国联邦并购协会将在北京和慕尼黑建立合作办事处,组织两国企业并购代表团互访并建立稳定的并购服务体系,提供风险评估、企业对接、财务法律协助、融资服务、并购谈判等服务。双方共同发起成立中德企业并购基金。基金首期规模为10亿欧元,重点服务领域涉及智能设备、消费品、医疗服务、金融服务等。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