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中国制造2025 实现“制造”向“智造”攀升

   日期:2016-11-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0    
核心提示:6个小时就可制作出150颗不同形状的高精度假牙,而以前制造一颗假牙,一等就是半个月。带来这种变化的就是一台华曙高科生产的义齿3D打印机。

6个小时就可制作出150颗不同形状的高精度假牙,而以前制造一颗假牙,一等就是半个月。带来这种变化的就是一台华曙高科生产的义齿3D打印机。

“3D打印机是一种新型制造装备,它能大大缩短从图片到实物的生产时间,提高企业和客户的效率。”在湖南华曙高科技公司3D打印应用研发中心,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勃生介绍说。

3D打印公司的崛起是长沙工业从“制造”向“智造”攀升的一个缩影。长沙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后,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让智能化深入长沙制造业的“毛细血管”,有力提升了企业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经过风淋通道,走进长沙高新区的威胜集团智能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两条生产线正在同时工作。“以前20个人连续作业一天才能完成5000台电表,现在5台机器人8小时左右就能完成,生产效率提升了45%,人力成本降低了50%。”集团生产中心主任廖前忠说,更关键的是,通过对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还确保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以智能电能表生产为主业的威胜集团今年被工信部确定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公司副总裁兼运营总监郑小平告诉记者,目前集团计划再投入1.59亿元进行智能制造升级改造,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资讯化系统全覆盖的数字化工厂。

据了解,目前长沙已有三一重工、华曙高科、威胜集团等3家企业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中联重科、长沙卷烟厂等230家企业也已启动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作为“互联网+工程机械”的典型代表,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长沙大型骨干企业已将物联网、地理位置定位、智能感知等技术综合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中,以改善用户体验;铁建重工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盾构机云端远程监控系统,将分散在各地施工的盾构机统一纳入监控平台之中,实现对盾构机最新位置、挖掘姿态、故障诊断的远程监控。

“现在,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正在长沙引领一场智能变革。”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告诉记者,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中,长沙的目标就是通过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强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到2021年工业总产值实现2万亿元。

要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攀升,不仅需要企业创新,更需要配套体系支撑。2015年7月,长沙在全国率先开展顶层设计,发布《长沙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8年底,制造业试点示范企业、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随后,长沙市密集出台了金融贷款、孵化资金、本土企业扶持等配套性政策,从“奖、补、购、投”等多环节,构建起智能制造发展体系。

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院长邓子畏告诉记者,研究院主要为企业提供智能设计、智能改造、智能经营、智能决策等服务。目前研究院建设的长沙市工业云平台已开始试运行,该平台可以根据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对症下药”提出智能化解决方案,让企业的生产更加“聪明”。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