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自主变速器之痛

   日期:2016-12-05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评论:0    
核心提示:近日,中汽零检测部副部长郭鹏鹍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自动变速器是中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上的最大痛点,多年以来都难有突破。目前,自动挡车型的销量已经超过一半,其中,自主自动变速器的年配套量却不足5%。

近日,中汽零检测部副部长郭鹏鹍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自动变速器是中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上的最大痛点,多年以来都难有突破。目前,自动挡车型的销量已经超过一半,其中,自主自动变速器的年配套量却不足5%。

自动变速器是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我国的自主整车企业宁愿高价去采购国外知名品牌的自动变速器,也不愿意给自主零部件企业一个配套的机会。这是为什么呢?

创新之痛

郭鹏鹍说,自主变速器之痛,是技术之痛,是企业之痛,也是品牌之痛,产业之痛,更是创新之痛。

如赣州齿轮厂先被江铃集团收购,与德国格特拉克合资,将工厂放在赣州开发区和于都两处,这过程中原赣州齿轮厂部分技术和销售团队不适应德国管理模式,后独立出来成立赣州市经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主要给韩国现代生产KD件、华晨汽车基本MT变速箱等,其后来研发7年左右的AMT变速器,因无法进入整车厂试装、运行和技术反馈,最后不得不胎死腹中。

由江淮自主研发的6速DCT(双离合变速器),被视作是国内企业在自动变速器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实质性突破,但如今,进入市场后的江淮DCT车型却难见踪影,原因是DCT的供应量有限,S5的DCT车型先期只在部分区域进行销售。虽然江淮自主研发的DCT虽然已经投放市场,但其表现尚没有得到充足的检验。与江淮相比,上汽DCT和比亚迪DCT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走得较快,但谈到目前DCT的配套量,两家企业也不愿透露。

配套难是瓶颈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在汽车新技术的研发上下功夫,在智能驾驶、汽车互联、新能源汽车等相关领域上也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就自动变速器领域而言,国内车企取得的成果还很少。

郭鹏鹍认为,“配套难”是制约我国自动变速器自主发展的关键问题。

目前来看,只有垂直整合的产业模式才能推动自动变速器的市场化,使其有配套的机会。

另外,即便已有企业推出了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器,但想要在市场上得到配套的机会则非常难。

目前自主自动变速器的售价比外资低一些,但成本却高出很多。外资车企的产品更成熟且技术更先进,溢价空间也很大,通过价格挤压自主产品很容易。

同时汽车整车企业研发自动变速器还有一定优势,可以获得稳定的配套数量,但像独立的变速器企业想要获得配套的机会,非常困难。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目前的产品还不能说是百分之百成熟,但想要进步必须要靠失败的积累,否则一款产品开发后,没有市场的验证根本无法判断其真实水平。

如此的境遇让自动变速器的自主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没有配套的机会就不能让产品得到充分验证,缺乏验证就没有改进产品和技术的依据。最终的结果是,中国自动变速器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不仅如此,自动变速器成本和规模关系密切,国外企业的产品最小配套规模要达到每年30万台,国内企业的产品想要有竞争力至少也要达到每年10万台。否则,自动变速器单台成本无法降下来,会造成匹配和使用成本过高,失去市场竞争力。如果配套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我国自动变速器的产业化进程将受到阻碍。

自动变速器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大资金投入的过程,产品开发周期至少5年,研发投入过亿。如果迟迟没有收益,一些企业很难下定决心在自动变速器领域坚持下去。如此下去,企业的耐心也将受到考验。

标准滞后影响产品研发

作为汽车中的关键零部件,自主自动变速器迟迟无法突破,已经制约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步伐。

由于技术和产品被外资企业垄断,而国内的关键部件又非常短缺,导致如今国内车企推出的自动变速器技术落后、效率低下,CVT、AT尤其如此,几乎相当于国外30年前产品的水平。

自主自动变速器产业正处于产品突破阶段,现有的产品均为近十年内开发,产品系列较为单一,仅解决了产品的有无问题,产品技术只能满足国家现阶段的节能目标,后续技术升级及平台拓展有限。此外,自动变速器控制软件的精确性标定与国外还有不小差距,不能完全发挥变速器机械机构的性能。总体情况是,国内已量产的自动变速器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5~10年的差距。

中外企业如此大的差距,给了外资企业在中国捞金的机会和空间,外资自动变速器在我国的定价很高,如一台采埃孚8AT在我国市场的售价3万元左右,而这台变速器在国外的售价仅为15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937元)。不仅是采埃孚,爱信等自动变速器巨头同样如此。它们几乎垄断了这一巨大的市场。

外资垄断自动变速器市场,获取巨额利润,已经威胁到我国汽车产业的安全。

几年前,政府也曾出面推动自动变速器的产业化,但效果并不明显。

2008年,在国家发改委的主导下,一汽、上汽、东风、长安等12家国内车企联合成立了中发联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发联”)。随后,中发联与博格华纳公司以34∶66的股比合资成立了博格华纳双离合器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中发联的本意是将国内企业联合后再与博格华纳合资,开发和生产DCT变速器三大关键总成模块:双离合器总成、液压控制模块总成和扭转减震器总成,得到技术支持同时降低开发成本。

然而,这种合作模式的效率并不高,且受到外方的制约很大,因此对自动变速器的产业化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对此,政府不应该用这种行政手段去鼓励某种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应该在科研经费、税收方面鼓励企业自主研发。

另外,目前国内变速器行业标准仅有GB/T568.1,用以指导手动变速器总成的试验方法及判定。而自动变速器与手动变速器涉及到电气、液压的硬件差异、控制策略等软件差异,现有行业标准已不能指导自动变速器的开发,各大企业面临着产品设计完成后没有标准去验证,能否满足市场要求完全未知。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