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渗透下 支付方式开启新时代

   日期:2016-12-13     来源:gkzhan    评论:0    
核心提示:随着电子商务及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生物识别技术商品化日益加速。目前,指纹识别在智能型手机应用市场渗透率大幅拉升,此外,脸部及虹膜识别技术也开进入应用市场当中。2016年被称之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开启“实用化”的元年,金融机构开始向用户投放智能识别应用。

随着电子商务及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生物识别技术商品化日益加速。目前,指纹识别在智能型手机应用市场渗透率大幅拉升,此外,脸部及虹膜识别技术也开进入应用市场当中。2016年被称之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开启“实用化”的元年,金融机构开始向用户投放智能识别应用。在银行支行机构方面,2016年美国金融服务技术供应商Fiserv和日本富士通合作推出了一款掌纹识别设备,银行客户进入支行办理业务时,可以在这款掌纹识别设备上验证和鉴定身份。

生物识别渗透下 支付方式开启新时代

在网上银行方面,2016年汇丰银行和昔日语音识别公司巨头Nuance合作,在汇丰旗下子银行FirstDirect引入语音识别服务,使用时客户将录入自己的声波纹,一旦完成注册,语音认证将取代密码或指纹认证。据悉,FirstDirect在成立之初是以电话银行定位的,年内它将为全部1500万个客户实现语音识别服务。

在自动取款机方面,日本对生物特征识别的运用比其他国家普及更早,很多ATM机目前已经配备指纹识别功能,但仍需输入用户的密码和银行卡号。不过,从2016年3月开始,日本永旺银行的ATM机将仅凭指纹即可进行存款、取现和转账等交易。

除了以上的掌纹识别、声波识别以及指纹识别之外,人脸识别也逐渐走入应用市场,比如刷脸支付。当然,生物识别技术能如此迅速地渗透进日常生活的背后,离不开政府机构的支持,以我国为例。

2015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其中《安全防范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获批。这一标准的推行不仅消除了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方面的顾虑,而且为其在金融、安防等关键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安全后盾。

同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正式明确了“柜面为主+远程为辅”的原则,可以说是为人脸识别的普及打开了门缝;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通知》提出开户申请人可柜面、自助机具、电子渠道开立三类银行账户,也正是由此开始,互联网金融开始借助政策优势开启刷脸风潮。

总体来说,虽然目前全球许多国家、企业以及消费者都对生物支付产生了浓厚兴趣,部分已经投身其中,但是由于生物支付的成本较高,因此,其真正应用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不过,随着生物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不难想象未来的某一天,去银行取款将无需带卡,也不需输入账户密码,只要客户的一个眼神、刷脸即可,生物识别技术终将改变传统的金融支付方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