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如何入人心?先“接地气”方能落地

   日期:2017-03-30     评论:0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智能硬件市场逐渐壮大,市场规模几何、市场格局怎样、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这些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智能硬件市场逐渐壮大,市场规模几何、市场格局怎样、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这些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2014年开始,“智能硬件”这个话题开始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大到汽车、家电,小到手环、耳机,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想搭上科技时代的快车,为自己披上“智能化”的外衣。然而,许多行业发展初期的形态都多少有些令人尴尬,智能硬件也不例外。

大量“鸡肋”的产品,让市场对于智能硬件这个行业频频侧目。比如,让一切小家电上附加音响功能,再配上一个App,摇身变为智能硬件。再如,给各种产品加上显示屏,连接手机,代替手机进行显示和交互。还有一些打着智能旗号的猎奇产品,奇葩程度令人发指。

要知道在硬件产业,技术积淀与供应链、渠道优势在大部分时候都远远重于创意。大批缺乏技术含量、使用公模修改的产品诞生,只会使智能硬件的“繁荣”演变为一种无序。当时,资本与创业者大举抢滩这个行业,急着占据热门概念与行业的坑位,以为坐在风口上就会飞起来,但许多人没飞起来,却重重的摔在了地上,但其中也有少数受益者。

前不久,美图公司发布2016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益15.7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2.8%,其中互联网服务及其他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40.1%;智能硬件收入14.73亿元,同比增长120.99%。也就是说,公司智能硬件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95.15%。

那么“智能硬件”未来该如何发展,才能将少数受益者变为市场大多数呢?归根结底,智能硬件的本质仍然是人与硬件的智能交互,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智能而智能。

智能硬件应该贴近市场本身,去倾听消费者的声音,了解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而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去开发一款吸引不了终端消费者的产品。除却一些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如机器人及相关领域,更多的智能硬件产品需要被明确为消费级产品,不再打“高大上”牌,而是应该更接地气。

此外,做智能硬件,供应链是绕不开的关卡。企业应该更多去关注供应链环节是否成熟,以及从技术层面看,底层的感知、识别、算法、云计算、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等核心技术层面是否可以与硬件产品很好的融合起来,推进产品体验的提升。

与此同时,深刻认识到产品应用的合适场景,例如家中、车内等私密空间,这对于一家企业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无论是智能硬件,还是硬件智能化,最终都要求产品本身具备较强的实用性,而这,恰恰也是此前智能硬件最为缺乏的。正处于冰点的智能硬件产业需要认识到智能硬件的核心仍是硬件,只有务实发展,开发贴近市场需求的品质产品,才能重新迎回行业未来。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