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心
 
 

中国医大二附院:一二三四,信息化

   日期:2003-05-15     来源:中国测控网     作者:管理员    

郭莹
“一”,指医院在“一把手”的领导下,开始信息化历程;“二”,指东软和医大二附院两个合作伙伴从一开始就捆绑在一起;“三”,指从HIS,到PACS(影像传输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再到医保,共三期工程,走出整套的医院信息化方案;“四”,指从系统一期工程开始到现在,用四年的时间完成项目。


  HIS系统上线打基础


  其实,医大二附院以前曾经有过一个简单的门诊收费和病房收费系统。但系统之间没有连接。此次的项目正式启动时,整个系统设计由东软来做,包括软件编制、网络搭建、硬件调试等;而医大二附院则负责硬件的购买、系统要求的提出和配合工作。做医院信息化已经有一段时间的东软,有一些现成的模块可以引用。1999年春节前后,他们就开始了一期的测试工作。

  一期目标是搭建网络平台、建立初步的HIS系统,包括门诊病人挂号、收费系统,住院办理手续、收费、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系统,后台物资管理、大型设备管理、院长监控和OA系统。


  中国医大二附院计算机房掌控着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当时的难题有两个。一是以前系统的数据编码格式与新系统不一致,要把旧数据整合到新系统中,需要大量的编码、统计代码工作。从3月开始,东软和医大二附院都抽调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数据整理,着实忙乎了一阵。

  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业务人员培训问题。当时,东软为了测试软件的稳定性,搭建了由几十台机器组成的一个模拟系统。而这套系统又成为了医院业务人员的培训基地。

  医院在强制推行过程中,与东软合作进行了两项工作。一是根据业务人员的建议,对系统进行改造,尽量符合他们的使用习惯。二是选出用得比较好的医生进行经验推广工作。

  培训之后有考试。通过考试,医院淘汰了一些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愿意再学下去的人。

  1999年4月1日,一期工程成功上线——没有两个系统并存,也没有手工和计算机并用。早晨8点,门诊直接开始收费,完全使用新系统,没出现任何问题。


  PACS和LIS是突破


  仅有门诊、住院等信息系统还不能算HIS,HIS还必须接口医院的医疗设备。在第一期系统测试的同时,东软抽调了十几个人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研究影像设备的硬件接口、软件接口、数据格式等,做好接口的编程工作,就是后来所称的PACS和LIS。

  现在的医疗设备大多有网络接口,这种设备直接接入网络就可以。也有些设备没有接口,但是设备本身有一个小服务器,可将图片采集到携带的小服务器上,这就需要将服务器的数据格式转换成HIS系统能辨认的格式。对于少数没有相应部件的设备,东软安装了视频采集卡,将影像传输到网络上。极少数实在无法改造的设备,只能不连入网络,仍然采用手工方式进行信息传输。

  传输图像必须考虑存储方式和网络速度。一期规划时,医院内部的局域网都是10M到桌面,解决片子的传输速度问题。另外,患者数据库中的存储方式都是文件格式,数据库中有一个目录索引,根据索引来找到片子的位置,再去硬盘查找,避免了数据库过大、查找缓慢的问题。现在,医生调图像到本地非常快,100多张片子,也就一两分钟就可以调到医生的计算机上。

  在硬盘存储问题上,医大二附院没有选择价格相对昂贵的磁盘阵列、光盘塔,而是用了普通的PC。一台PC带四块80GB的硬盘,而医院一天的数据量大概1GB左右,一台PC可以用将近一年。另外,还有三台相同的PC来解决备份问题,省了很多经费。因为数据格式定义得好,现在医院的一个CT片子几兆左右,普通的X光片只有几十KB。


  医保信息化是趋势


  随着国家医保建设步伐的加快,医保信息化的推行势在必行。2001年10月,为配合“一号工程”,医大二附院医保系统上线。东软中标整个“一号工程”。医大二附院所做的更多是线路通畅、服务器准备、软件开发测试等工作,也就一个多月时间。其中做的主要工作是医保系统与现有系统的接口,解决好经济核算问题、病人查询问题等。那一个多月,东软将整个程序都修改了一遍,以确保医保系统上线。

  经过将近半年的运行,现在医大二附院住院病人一个月一千多人,门诊两千多人。让医院负责人自豪的是,从上医保到现在,医大二附院所有账务都能对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赔钱的情况。

  医保信息化管理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要求医院对管理更加严格。第一,从医疗方面的管理来说,医院用药需要更加规范,尤其是医保患者更是要按照规范用药。因此,医大二附院现在每周例会都会讲:医疗保险的用药标准一定要注意,不能超过规定的比例。第二,收费项目更加细致。最开始的HIS系统收费项目定得相对粗,东软重新改造了整个系统软件,使收费项目更加详细。第三,医院对医保病人的检查、开药都要特别细致,他们的挂号、处方、卡片都不一样。因此,在管理流程方面,医大二附院设立了专门的医保办公室,来做管理、数据统计、对账等工作。


  未来的维护和升级


  2001年,东软组织了HIS系统的专家鉴定会,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是“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领先”。东软现在的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都是打包的,不同医院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模块,在模块的基础上进行定制。

  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东软和医大二附院有几个重要任务要做。首先,系统需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现有HIS系统已经应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有一些不太适合现在医院管理的实际情况,比如电子病历。现在医生需要做两个工作,一是在机器上开处方,另外还需要手写一张处方。以前系统没有考虑电子病历问题,现在需要对电子病历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革,一旦国家放开电子病历,就可以马上使用。

  其次,需要改造的是实验室LIS系统。目前,如果住院病人抽血,需要填写抽血单,并将单据裹在抽血试管外面送到检验科;检验完以后,需手工填写检验单并在网上相应患者的档案上录入检验结果,以方便医生查询。而系统改造以后,希望能抽血时就为患者给出惟一标识的条形码,贴在试管外面,检验完毕后,直接扫描条形码调出患者档案,再将结果通过检验仪器直接转入系统,医生在计算机上就可以查询到,免去了医患双方的手续。

  另外,还要做系统界面的改造工作。虽然以前的程序界面也很友好,但是改造后的界面看起来会更简单、更清楚,功能更强大,信息量更多。

  在“一把手”的指导下,东软和医大二附院按照规划,迈着一二三四的步伐将信息化做到了实处。


  点评


  从社会效益来说,建立全套的医院管理系统后,医大二附院降低了管理成本,简化了流程,提高了知名度,合理避免了医患纠纷;从经济效益来看,由于医保系统的实施,医大二附院“圈”住了相当一部分患者,通过医保中心,也有不少经济收入。

  对比有的医院医保系统不过关,和医保部门的账务对不上,每年要赔上百万元。

  看来,并非方向不对,而是方法不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信息化”好说,而做起来就需要真功夫的原因。


《中国国家企业网》

 
  
  
  
  
 
更多>同类技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