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次"太空蚕" 实验成功

   日期:2005-09-19     来源:人民网    评论:0    

【据人民网9月19日报道】 搭载我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的“太空蚕宝宝”,今天在北京航天城“走”出卫星返回舱,表明我国首次“太空蚕”科学实验取得成功。此次交付的“太空蚕宝宝”,是8月29日搭载我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上,历经18天太空飞行后返回地面的。北京景山中学6名同学们参与此次实验的同学曾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见证了装在“青少年太空生物舱”里的“蚕宝宝”乘坐火箭进入太空的难忘时刻。

早在1999年,美国向全世界的中小学生征求太空实验方案,北京景山小学四年级李桃桃同学曾提出了“蚕在太空吐丝结茧”的实验方案,其目的是研究“蚕在太空中的生命周期”。该方案在众多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被NASA选为其空间生物技术研究的一部分,搭载2003年1月发射升空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后因该飞机失事,实验无果而终。此次搭载我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是该方案的继续。该项科学实验活动得到我国科技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著名科学家参与并全过程予以指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决定利用我国发射的第22颗返回式卫星进行该项实验。我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唐伯昶高兴地说,此次“太空蚕”获得成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返回式卫星设计先进,平台可靠,具有很高的微重力水平,可以承担更多的搭载实验项目。此间专家指出,我国是蚕的故乡,有5000多年的养蚕的历史,“蚕在太空吐丝结茧”的实验不仅对更好地开发蚕资源、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启迪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培养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景山学校负责此项实验的老师李惠兰介绍:实验的目的主要是研究蚕卵、蚕的幼虫和成虫等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循环现象。这项实验过后,同学们还将对太空蚕和地面饲养的蚕的大小、蚕丝韧性和色泽进行比较,研究太空环境对改善蚕丝品质的可能性。如果在太空中生长的蚕,结茧更大,成色更好,也许会构成一种新的蚕种。

“太空蚕宝宝”实验来自景山学校5年级学生李桃桃5年前的奇思妙想。2000年,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升空前,美国宇航局为全球中小学生提供了6个搭载实验的机会,李桃桃提出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在888个方案中胜出,获得搭载的资格。2002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实验被迫中止。去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部门批准了“太空蚕实验”,并将实验装置搭载上第22颗返回式卫星。

此次搭载的“太空蚕宝宝”生物舱是国内航空器首次搭载的学生实验装置。李惠兰说:生物舱或在今天打开,实验顺利的话,将可以看到蚕在太空中产的卵和孵化后的死蛾,蚕在各个生命时期的数码照片。

 
标签: 太空蚕, ,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