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六飞行秘密披露:返回舱表面有多处裂缝(图)

   日期:2005-12-08     来源:京华时报    评论:0    



神六航天展:返回舱局部


返回舱


公众可以在国博一睹返回舱的风采


  神六航天展开始对公众开放 部分飞行秘密披露
  7日,12月3日开展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展开始在国家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市民首次可以近距离接触“神六”返回舱以及费俊龙、聂海胜的航天服等珍贵实物。一些飞行秘密也在这次展览中揭开。
  据主办方介绍,“神六”返回后,返回舱一直在航天城展出,但展览的对象只是各级领导和航天集团内部的员工等。
  此次展览,国博专门从中华航天博物馆请来了4名专业航天讲解员为市民介绍展出物品情况,中科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一些参展单位也有技术人员在展场答疑。
  烧蚀层上有数万个“蜂窝”
  昨天向公众展出的“神六”返回舱与电视和照片中出现的形象不同,其表面并不是光滑的金属结构,而是像蜂窝一样,由数万个正六边形组合而成的“烧蚀层”。据返回舱的制造方北京卫星制造厂技术人员介绍,返回舱表面的“烧蚀层”设计是出于耐高温和防震考虑。在烧蚀层的每一个“蜂窝”里都有5厘米到6厘米厚的棉状填充物,这些填充物均用特殊材料制成,可以经受4000℃的高温。
  返回时碰地面致表面裂缝
  展出的返回舱一面大部分都是焦黑色,并有多处裂缝。
  据介绍,这个焦面是返回舱下降时对着地球的面,在“神六”正常落地后,由于受风力影响,主降落伞曾拉动返回舱改变原有姿态,并与地面发生一定碰撞,这使返回舱表面出现了一些裂缝。
  北京卫星制造厂技术人员介绍说,相比前几次发射,“神六”落地是最完美的一次,表面出现裂缝在正常范围内,而且由于内部座椅的防震设计,飞行员着陆后安然无恙。
  6个小火箭控制返回姿态
  北京卫星制造厂技术人员还介绍说,除了公众熟知的返回舱底部有4个着陆小火箭外,返回舱表面上还分布着对称的6个小火箭,这些火箭都由地面系统控制,其中侧面的两对负责保持返回舱姿态,顶部的一对则负责控制返回舱回落角度。
  太空进餐不能自选食品
  在本次展览上,公众还可以看到我国首个太空食品包。太空食物并非直接装在这个黄色的太空食品包里,在大包里还有十多个长方形的小包。每个小包上都写有食用说明:“第一天早餐”、“第一天中餐”、“第二天晚餐”等。航天员在太空中吃的食物并不是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的,必须严格按照说明进餐。费聂出舱后感到肚子饿
  在“神六”飞行的5天里,大家多次看到费俊龙、聂海胜食用多种太空食品,而实际上,由于受搭载重量限制,他们的食物有着严格的控制。航天员在太空的食物只是满足他们的正常生理需求。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介绍,杨利伟在“神五”落地出舱时着急上厕所,而费俊龙、聂海胜出舱后最强烈的感受则是感到肚子饿。(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郭鲲)
  展览看点
  此次展览截至本月18日,主要看点有:
  返回舱及航天员使用物品
  展览除了展出返回舱、降落伞等飞船物品外,还展出了费俊龙、聂海胜在飞船里穿着的四套宇航服,其中两套是升空和返回时穿着的太空服,两套是在轨道舱穿着的工作服。
  搭载画卷
  展览首次展出了搭载“神六”上天的三幅百米国画长卷。其中《大团结》是由56位人物画家创作的民族人物画,《山河美》是由56位山水画家创作的中国山水画,《百花园》则是由56位花鸟画家创作的花鸟画。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三位航天员也有挥毫题字。
  太空照片
  展览上有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拍摄的大量太空和地球图片,以及他们的太空生活照片。
  模拟火箭发射
  除了实物、图片展,展览还专门制作了一个模拟火箭发射的三维沙盘。这个沙盘价值80万元,全程模拟了从神箭进入发射场、到组装完成,最后发射升空、安全返回的全过程。火箭点火时的烟雾以及飞天时推进器的火焰都被模仿得惟妙惟肖。

 
标签: 神六飞行, ,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