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国电气设备行业热点分析

   日期:2006-01-18     来源:中国工业设备网    评论:0    

   承“十五”于前,启“十一五”于后,2005年留给电气行业一圈清晰的年轮。“电荒”在2004年还算一个新鲜词,2005年却随处可见,成就了电气设备制造行业2005年的一段辉煌,虽然掺杂些许喧嚣些许浮华。

    2005年留给2006年一颗茁壮的种子。站在2006年的“地头”,守望电气行业的田野,打量着眼前的土壤,预想着气候的变化,这片田野今年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激动?

    “十一五”开局

    未来藏于过去的细节中。“十一五”规划的通过无疑是2005年一件大事,而2006年才是真正的开局年。2005年,许多过热的行业都已经感觉到宏观调控的力量,2006年,各个行业都会被纳入“十一五”规划的框架,2006年“头三脚”毕竟要踢得漂亮才行。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政府对市场宏观调控的手段正趋多样化,许多工具已经历练,2006年有保有压的大策略不会改变。所以,众多企业的目光反复琢磨“十一五”规划,想读懂未来的信息。

    节能环保产业是“十一五”重点鼓励的,也正是如此,节能环保设备领域充满躁动。据权威人士预测,到2006年底,全国建成烟气脱硫设施的火电机组将达到6000万千瓦,年脱硫能力达到260万吨。由于看好2006年,不少企业本不是这个领域的也已经厉兵秣马,准备冲杀了。然而,都认为是机会馅饼的时候,也许那是陷阱。去年,脱硫设备行业整体水平不尽如人意,今年,脱硫行业诸种问题到了一个关头,许多企业去年苦苦支撑,今年如果形势不改变,一批企业会忍痛退出,行业洗牌已成定势。然而,如果行业形不成核心难题不解决,2006年的市场不会如预期那样辉煌。市场普遍认为脱硫设备行业将于2006、2007年见顶、核心技术无法突破、行业无序竞争格局难以改变。

    新能源设备行业可以说是一颗最亮的明星。天威保变的股票借助太阳能概念创造了去年股市传奇。而另一家对太阳能概念股无锡尚德远赴美国主板上市,也创造了纪录。《可再生能源法》即将实施,许多地方政府雄心勃勃要发展风电和太阳能产业。然而,市场的隐晦让许多企业迟迟驻足观望。目前,生产风机设备的国内厂家不外乎永济电机、兰州电机等几家,而风机叶片的生产企业只有保定惠腾公司稍具规模,其他厂家都有些雷声大雨点小之嫌。许多企业都在等待国家政策将新能源设备市场框架定型,以求避开风险,不过机会与风险是等比例的。而就投资渠道而言,国内巨量游资部分有可能从炒房热、炒小水电热抽身,对新能源设备领域有所动作,从而点燃“新源热”,当然这需要政策面的配合。新能源不会像2005年一样过多停留于概念层面。

    产业链条上的闪光

    2005年,原材料涨价成为电气工业利润的厉害杀手。铁矿石的涨价引发连锁反应,硅钢片价格应声而起,而铜、塑料都纷纷涨价,这给作为这些原材料下游的电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等行业形成不小的成本压力。业界已经注意到,中国需要什么国际市场上什么就涨价,2006年这种现象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势头不变,一些能源与原材料需要从国际市场平衡,中国是一个太大的市场,国际市场供需规律所导致的市场力量角逐还会继续。刚刚过去2005年年底,国储局与国际铜期货商之间的较量还在继续,胜负且不论,国内对国际市场的操作手法开始学习,这是从回避到直面的转变。唯此,国内企业才有可能在国际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上从被动变为主动,学费是要缴的,只是缴多缴少的区别。

    2006年,随着国内产能扩张,宏观调控政策到位,原材料价格大起大落不大会出现。目前硅钢片的价格已经趋低,变压器企业与电机企业得以松口气。然而,中国产品单位耗材高,技术附加值低所造成的成本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在电气产品出口方面表现得比较充分,中国出口的重量级电气产品电动工具和中小电机在2006年出口形势受到更大压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长期依靠低成本竞争战略已经吃不开,OEM的方式已经显露出短视的危害,自主创新、自主品牌也许只有到危机真来的时候才有现实意义。欧盟两个指令中WEEE指令去年已经生效,广东省等地电气产品已经明显感觉压力。今年7月1日,其中RoHS指令将实施,对电气产品的出口不啻是雪上加霜。然而,不少企业却认为汇率升值是重要因素而将希望寄托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上,无异于南辕北辙。

    下游的市场是让众多电气企业最着迷也是最头疼的地方,国内市场仍然是最重要的市场。电网建设今年看来要抢过电源建设的风头。电力过剩会在2008年出现的论调已经有了压倒性优势,发电设备厂家已经感觉到新增订单的减少。相反,国内电网建设正在高歌猛进,国家电网宣称今年将投资2200亿元建设城市电网,再加上农网改造的持续,输变电设备企业当然不会为订单问题发愁。电线电缆、变压器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变压器企业将大受裨益。

    比起输变电行业,发电设备行业虽然声势稍减,然而,今年发电设备企业的日子还是殷实的,许多企业2007年以前的日子根本不用担心。不利的将是对未来电力过剩的恐惧,企业争夺新增订单与当初用户围着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转的局面恐怕又要形成鲜明对比。

    低压电器市场,由于技术含量低,竞争企业众多,因而被认为是“红海”,已经充分竞争的市场,然而,第三代智能型开关等等一系列革命性产品市场,却只能眼睁睁让国外企业拿走,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困扰低压电器行业发展。适应市场而不是积极培育市场,这种观念不改变,即使市场再扩大,对低压电器企业也将是不利的。

    2006年大事早知道

    特高压电网之争成为去年国内一件敏感的问题,国网公司为挺众议,造特高压电网声势,然而反对一方也毫不相让。事实上,这种僵持的态势从另一方面看恰恰反映了国家对大型建设项目的决定越来越趋于民主化,更强调科学决策的程序。据本刊去年底的调查显示,业内有约55%的人士支持特高压电网建设,42%的人士表示需要谨慎决策,只有3%的人士表示不适宜建设特高压电网。实际上,争论焦点集中于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建设,看来在今年此事要有了结。

    “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今年开工,也是一个各方平衡的结果,但此中透露出信息:特高压电网建设是一个电力布局的方向。国内高压输变电设备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都在暗暗角力,改造生产条件和实验条件,筹措资金紧密布局特高压电网技术攻关。2006年,谁能中标国内的特高压项目建设,其意义可能波及以后在行业格局中的地位。特高压设备技术国产化又将成为国内输变电领域的焦点。

    与特高压炒得沸沸扬扬形成对比,自广东阳江和浙江三门两个核电站招标西屋电气、法玛通、俄罗斯ASE三家入围之后,最后的评标突然转入了一种沉静,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的只是各方的猜测,算不得数。目前,评标已经基本结束。究竟谁将中标,真是吊人胃口。然而,对各方零零碎碎的消息碎片进行缝合,倾向于西屋电气、法玛通两家共同中标的意见占优。好在半年多的时间都等过来了,2006年开年给我们带来惊喜吗?

    去年11月,从西门子采购60列动车组的事件引起机车电气企业的激动,所要引进的九项关键技术中有五项都与电气有关。业界都不约而同从这个信息猜测背后的京沪高速铁路的技术路线的选择。而京沪高速铁路究竟采用调整轮轨技术还是磁悬浮技术,由于项目巨大,所引发的争论持久而异常敏感。从机车设备技术而言,不同的技术路线将决定着机车电气行业未来市场的地位。一些企业也许能借此实现大跨越,一些或许暂时痛失大发展的机遇。2006年这个问题的解决越来越逼近。

    以上三大事件其实都含着对关键设备技术国产化的期待。同样是2006年,国内“以市场换技术”的典型榜样工程三峡工程进入收官阶段,三峡工程带动了一批国内企业的迅速成长,大型水电设备技术以及直流输变电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使国内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不过,电气设备国产化的提速,也暴露出国内相关产业链条的不协调。国内的材料水平、零部件水平不高直接制约了电气设备国产化的进程,许多产品还需要直接从国外进口。这些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往往被精明的国外企业发现,国内企业被漫天要价却也无可奈何。2006年,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经济生活的一个主题,期望理顺产业结构能扭转这种被动态势。

    2006年,并购重组、行业内部“洗牌”依然是电气行业内一个热点问题,市场越是活跃表现越为突出。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已经让本以为宝座无忧的许多国有企业感到压迫。一些低压电器民营企业,凭借资金的雄厚与机制的灵活,强力突进高压领域,而没有太多不适。国外的电气企业巨头不停在国内寻找“猎物”,出手快而狠。整个电气行业格局今年将更充满变数。一个行业没有永远的“排头兵”企业,觊觎“王位”而敢于“篡位”者如今大有人在,就像环法自行车赛上,“领骑衫”只有一件,第一赛程穿在你身上,下一个赛程你就可能只有看别人“黄背心”的份了。企业的危机感增强,只有做强做大远远抛开对手才是安全的。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