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HMI市场竞争分析

   日期:2006-02-28     来源:中国工控网    评论:0    

 自2001年以来,HMI产品(尤其是触摸屏)在自动化领域里的应用比例大幅度提高,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成长。一方面HMI产品已经逐渐成为了主流自动化机械上的标配产品。另一方面HMI应用行业的范围已经从开始的传统工业延伸到了交通、物流、市政、旅游等更广义的领域。
  
  快速的增长、充足的利润空间加之较低的进入门槛,使得HMI市场吸引了众多厂商纷纷涉足,希望能够从中分一杯羹。因此这个市场的供应商结构相较其它自动化产品而言,也变得更加复杂——既存在像西门子、三菱这样的传统自动化行业巨头;也有Proface、 Hakko 这样HMI领域的专业制造厂商;但最令人期待的是数目众多的本土厂商的表现。
  

  不同类别的供应商在市场上的竞争手段和优势也不尽相同。对于西门子、三菱、Omron等传统自动化厂商而言,HMI还是一个很小的业务分支,一般没有单独的业务部门,多隶属于PLC部门之下。在销售上,也更多的是搭配PLC一起卖给OEM客户。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销售方式,但是就HMI产品自身而言,传统自动化厂商在价格和产品更新上都显得略微保守。
  
  更多的市场活力来自于HMI专业制造商和中低端市场,尤其是台湾以及大陆的HMI厂商。他们已经逐渐成长为中低端HMI市场上的主力军。从HMI市场增长的动因来看,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以前没有配置HMI的场合现在都使用了此类产品。此类市场最先采用的都是较为低端的产品,譬如文本显示器或者较小的触摸屏等。这些新增的市场更多的被台湾为首的中低端供应商所 摄取。
  
  另外,在工控网进行的2005年度多个自动化市场调查中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小OEM对“原型机(很多是从日本引进的)”的电控系统进行了本地化改造,以降低成本。作为非关键部件,但造价较高的HMI自然成了首当其冲的改造对象。这也为高性价比的中低端供应商带来了很多项目机会。此外,在这种改造中,能否提供电控设计方案成为影响品牌选择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些中小OEM用户的需求对于人员成本较高的传统自动化供应商而言是鞭长莫及的。
  
  随着价格和技术门槛的降低,自动化系统愈发趋向“平民化”。而HMI市场无疑是这一进程的前驱者。在大型厂商层面,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并购和本土化现象;在中小供应商层面,价格竞争将逐步影响到整个自动化市场,可能会一度出现供应商骤然增多和价格秩序混乱的情况。而这一切的运行结果,必然是用户在市场上有更多供选择的物美价廉的HMI产品。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