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三号甲火箭的新技术应用

   日期:2007-10-24     来源:中新网    评论:0    

  长征三号甲火箭从一开始研制就制定了较高的技术指标。为了实现这些指标,在方案论证阶段提出百余项新技术项目,其中重大新技术项目约30项,关键技术4项。随着研制工作的逐步深入,新的课题不断增加,到1993年3月,重点新技术项目总数为41项。这些新技术不但代表着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平,许多项目还赶上或超过了世界航天大国的技术水平。

中新网10月24日电 新闻背景:长征三号甲火箭的新技术应用

  其中重大技术关键项目有4项,即:

  1、大推力氢氧发动机;
  2、动调陀螺四轴平台技术;
  3、冷氦加温增压技术;
  4、低温氢气能源双摆伺服机构技术。

  四大关键技术的确立,形成了整个火箭研制的主攻方向。经过8年的艰辛攻关,上述技术先后都被突破。

  对于执行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一些科技创新项目获得了应用,分别是:

  1、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远距离通用测试发控系统总体设计。根据长征三号系列火箭测试发控的特点,在优化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分布式测试发控方案,通过一体化的网络加强对分系统的控制和管理,达到集中控制、统一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体化设计目标。系统设计以自动化测试发控为主,辅以必要的手动干预及专用的应急通道,并且实现了遥测数据实时处理、发布,无纸化判读的功能。同时,此成果的投入应用也极大提高了发射场测试、发射的安全性。

  2、控制系统系统级冗余技术研究与应用。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上,首次研究并实现了由平台-激光惯组主从冗余、速率陀螺冗余、三冗余箭载计算机、三冗余程序配电器、冗余开关放大器构成的系统级冗余。消除了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控制系统平台、速率陀螺、箭机、程配、开关放大器存在的单点故障模式,极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飞行可靠性。该冗余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3、三级氢氧发动机校准试车后不分解技术研究与应用。突破了发动机整体真空干燥和整体检漏新技术,并建立了适用于校准试车后不分解交付的一整套检查方法和验收标准。

  建立了一套用于发动机试车后健康状态诊断评估的系统。

  优化了发动机交付的工艺流程。

  实施校准试车不分解交付后,消除了发动机早期失效,保证了结构可靠性;消除了发动机校准试车后分解再装造成的性能再现性的偏差,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可靠性;缩短了装配周期,节省了发动机分解再装费用。

  4、激光惯性测量组合技术研究与应用。我国首套全国产化的激光惯组在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上取得成功,实现了箭载激光惯组应用的零突破,标志着我国激光惯组总体设计技术取得新突破,使得惯组精度与现用惯性平台精度相当。该成果为推动我国激光惯组在航天、航空、航海、地面车辆、天线稳定各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国产化激光陀螺仪在型号中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激光陀螺仪正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采用了一体化和小型化设计,对外接口简单、操作方便、测试简单,使产品成本显著降低。突破了内减振技术、抖动解耦技术和输出解调技术、电磁兼容和低气压下高压放电技术等一系列国内相关技术的工程化应用难题。

  5、“十五”可靠性增长项目的应用。到目前为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十五”可靠性增长项目全部完成,其中大部分项目已经在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上得到应用。其它项目将陆续应用在长征三号甲系列后续火箭上。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