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制造”助推民用产业腾飞

   来源:中国航天报    浏览:7159    评论:0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海成谈“航天制造”

  4月8日,备受瞩目的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揭牌仪式暨航天制造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西安航天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揭牌,标志着继上海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之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块“国字号”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正式启动与运行。航天制造高峰论坛的召开,吹响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打造“航天制造”品牌、大举进军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号角。

  本次论坛由来自政府的领导、高校的学者、企业的专家等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以航天制造高技术促进航天科技工业快速发展、提升航天产品与装备制造能力、振兴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就如何深刻理解航天制造对民用产业园区发展及航天技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海成接受了中国航天报记者专访。

  “航天制造”携西安高新技术园区互动发展

  西安是一个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于一体的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与国防科技工业力量的聚集地,这里云集了众多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是我国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摇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安的高新技术发展迅猛,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一块“高地”。

  西安也是航天科技工业的“重镇”,这里聚集了航天四院、航天五院、航天六院、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等所属的科研机构和厂所,拥有雄厚的科研生产实力,对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建设,是以西安高科技人才与技术优势为基础,借航天制造高技术之力,乘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之势,大力发展民用航天高技术产业,将成为航天高技术发展、孵化、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发展“航天制造” 适应时代需求

  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制造业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对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而言,打造“航天制造”品牌很有战略与现实意义。据杨海成总工程师介绍,发展航天制造,一方面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集团公司制定了“两个一千亿”和构建“国际一流宇航公司”,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借鉴国外一流宇航公司的经验,在发展宇航产品和导弹武器装备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领域,利用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的优势大力发展民用产业,向国家装备制造业进军。另一方面是航天制造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责无旁贷。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航天在先进制造领域具备了诸多优势和能力,对解决我国当前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弱、能耗高、污染高、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航天制造:彰显能力与实力

  “航天制造”是航天科技多年来形成的实力和能力的象征,是航天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航天科技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之所在。“航天制造”是在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的,并已成为航天产品研发、生产、试验、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不可或缺的能力支撑。

  杨海成总工程师向记者介绍了“航天制造”的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长期自力更生、自主研发形成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也正是我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发展所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之一。二是通过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产品高质量、高可靠的制造保障能力,这对提升我国产品性能、质量,增加产品高附加值有重要的作用。三是航天产品大多是由多子系统组成的综合性能优化的整体产品,涉及到光、机、电、热、磁等多学科多专业的最新技术成果,这形成了航天制造强大的系统整体集成与综合优化能力,这些能力正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装备研发制造所需要。四是具有一套严格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善于组织重大的系统工程。可以说,航天制造拥有更多、更强地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

  “航天制造对于中国航天科技的意义,就像是人的综合素质,是基础能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杨海成总工程师向记者打比方说到。

  信息技术:“航天制造”背后的有力推手

  要想快速发展“航天制造”,信息化是打造新型航天科技工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发展航天制造的过程中,还必须以集成创新为手段,继续加强AVIDM系统建设,通过数字化设计、虚拟仿真、多学科综合优化等与设计业务流程的充分融合,建立覆盖宇航产品、武器系统及主导民品的数字化设计集成环境,形成产品创新设计平台和试验测试平台。要通过信息化与工艺设计、生产计划、制造执行、质量监控及数控装备密切结合与集成,构建柔性化、集成化的数字化车间/生产线/制造单元,形成航天型号生产的快速响应制造能力平台,提高航天产品的快速响应制造能力和多品种变批量生产能力。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国家的时代要求,信息化与航天制造业的融合,更是航天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的各种技术、手段、方法、工具与航天制造能力的充分融合,构建军民高度融合的能力体系,不仅仅促进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而且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建设。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