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交通医疗 大数据成智慧城市的“大脑”

   日期:2011-11-09     来源:互联网    评论:0    
核心提示: 如果将智慧城市比喻为人,将组成智慧城市感知功能的传感器比作人的五官,将连接传感器的网络比作神经,将控制和存储信息的云技术比作中枢,那么大数据就是智慧城市的大脑。   交通
              如果将智慧城市比喻为人,将组成智慧城市感知功能的传感器比作人的五官,将连接传感器的网络比作神经,将控制和存储信息的云技术比作中枢,那么大数据就是智慧城市的大脑。

  交通

  当前,出行难问题对各大城市来说都迫在眉睫亟待解决。在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时期,人们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对道路和交通进行全面感知。例如在路面放置传感器,在路口安装监控视频,在车辆上配置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对每一条道路实时监控,对每一辆车进行控制,以提高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性。可是,如果要实现右上图表中的“未来情景”,上述技术仅仅达到“中枢神经”的控制层面,远没有发挥“大脑”的智慧。

  大数据下的智慧交通,就是融合传感器、监控视频和GPS等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甚至与气象监测设备产生的天气状况等数据相结合,从中提取出我们真正需要的信息,及时而准确地推送给我们,并且这些信息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到达目的地的几条路径或是显示各种路况信息,而是直接提供最佳的出行方式和路线,从而省却了我们在多个信息中做出选择的麻烦。

  医疗

  医疗健康问题是城市快节奏生活下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以往,我们总是在发现自己生病时看病就医,而且到了医院还要挂号、求诊、配药,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排队等候,容易形成就医难的困境。如今,由于电子医疗记录时代的来临,电子病历正逐渐为各大医疗机构所采用。在去医院前,可以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在就医时,仅使用一张IC卡就能付费;医生还可以将问诊过程中的记录,病人的化验单、拍片等诊断数据输入电脑以备随时调用。

  这些技术大大提高了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也使得病人有了良好的就医体验。然而,美国著名的医疗健康组织Kaiser Permanente又往前多走了一步,该组织通过将下属所有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记录标准化,形成多方位多维度的大数据。这些需要在同一时间分析的众多因素包括病人基本资料、诊断结果、处方、医疗保险情况和付款记录等数据。将这些不同的数据综合起来,Kaiser的决策支持软件将提供给医护人员完整的病人历史,并选择最佳的医疗护理解决方案。

  社会安全

  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都与社会安全相关,当中的问题包括灾害天气、环境污染等城市的小毛小病,也有如火灾和犯罪等各种重大突发状况。这些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城市的应急体系。幸好,我们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确保当安全问题发生时,能第一时间发现,并且快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来处理。

  美国的纽约市在2003年3月建立了市民求助热线311电话中心,至今已经接听了1亿多个电话,日接待量达到5万多个。该系统能够向市民提供3600多个门类的信息和解答,可以用180种语言回答问题,其中有垃圾如何分类、下雪天学校何时停课、是否有恐怖袭击……。但该热线除了直接解决各种问题外,还有个重要的功能——为城市收集信息。每一通电话都被记录、并在地图上标记出来,以方便深入分析。其实,城市中每天所产生的数据不仅包含热线电话的记录,还包含其他与社会安全相关的数据,如社交网站上的信息、道路监控设备的信息等。城市管理者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察觉哪里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并安排处理它们的优先顺序;市民则能知道怎么去规避危险,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自己该做什么。所以,如何用好这些大数据,对城市管理者和市民来说都很重要。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