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产业集团

   日期:2012-01-16     评论:0    
核心提示:2011年,是电力负荷“严重超载的一年”。作为我国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领军企业,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成功通过了“压力测试”:新签订合同额超过23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70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全年新增各类科技奖励57项,专利授权237项,并获得“全国文明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创造了历史最好业绩。

  2011年,是电力负荷“严重超载的一年”。作为我国特高压智能电网的领军企业,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成功通过了“压力测试”:新签订合同额超过23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70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全年新增各类科技奖励57项,专利授权237项,并获得“全国文明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创造了历史最好业绩。

  岁末年初,记者与国网电科院院长、南瑞集团总经理肖世杰面对面,分享国网电科院非常之年的非常成效,探究其逆势向上的奥秘。

  战风浪

  咬紧“第一要务”不放松

  记者:2011年改变了世界,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欧盟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可以说,全球经济麻烦不断。2011年同样改变了中国,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加上国内宏观调控、要素成本上升等各种因素,“十二五”规划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开局。但对国网电科院来说,这一年,各种外部压力反而成了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这让人印象深刻。

  肖世杰: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能源及电力工业不断呈现新情况和新特点。身处这一环境,企业的不同境遇和前景取决于各自不同的特质、抗风险能力,以及企业家理念和应对策略等。对国网电科院来说,以“不变”应万变,就是要扬己之长,抢抓机遇谋发展。发展始终是我们牢牢坚守的第一要务。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深入推进科研开发方式、产业发展方式和运行管理方式转变,取得了“十二五”开局的良好业绩。

  与很多企业比,国网电科院尤其注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2011年,面对各种挑战,我们始终坚持并发掘这种优势。我院薛禹胜院士荣获首届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专利入选“2010年度百件优秀中国专利”,2件产品获“2011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产品”。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源源不断,为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提供了不竭动力,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南瑞集团连续十届进入中国软件企业百强,连续六届成为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企业,连续五届成为中国自主品牌软件产品十强企业。

  快速发展,催人奋进。但我们也深刻意识到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我们不断加强自身各项能力建设,让国网电科院这艘大船,在市场大海里保持航速的同时,有效地规避各类触礁风险,保证又好又快发展。全院深入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我们优化工程管理,正加快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南京基地建设,预计2012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作用,努力打造一支职业道德好、业务能力强的员工队伍。

  回首过去一年,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坚持战略引领是企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创新驱动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必经之路,坚持以人为本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统一文化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抓创新

  掌控“核心驱动”图发展

  记者: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了创新所创造的巨大驱动力:“不断的创新就像是跳动的琴弦,奏着经济成长的美妙乐章……”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对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无可替代。前不久,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创新驱动战略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作用。国网电科院作为我国电力科技行业领军企业,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怎样在创新道路上取得了新成就?又是如何实现创新力持续提升的?

  肖世杰:持续创新是基业长青的基石,国网电科院坚持以技术创新推进行业科技进步和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以原创性理论研究成果和发明专利为核心,结合引进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做法上,突出几个环节:

  首先是运用系统思维,创新研发体系。在以院研究中心为统领,专业研究所为骨干,产业公司研发中心为主导,外部科研力量为协同的研发体系基础上,2011年,我院启动了旨在推动科研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大研发”体系建设工作,建立以集成产品开发为理论基础的先进研发管理体系,构建统一的产品平台、技术平台及共享库,建设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研发信息化平台,最终建成集约、高效、科学、精益、规范运转的“大研发”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攻关。

  其次是围绕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在智能电网全面建设大潮中,我们瞄准并着力解决特高压输变电、大电网安全、新能源并网接入、智能配用电等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通过统筹协作,努力实现了理论、技术、产品和制造工艺创新的有机结合,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创新链条,构建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把创新成果化为推进产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同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们超前部署前瞻性研究,在大电网稳定控制、多端直流输电等基础与机理性研究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第三是转变科研管理方式,扫除企业创新障碍。我们以实现鼓励创新、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科研管理方式为目标,加快转变科技管理理念,优化专业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持续提高科技投入的有效性。我们不断加强科技管理组织策划,特别是大项目大成果顶层策划,推动不同专业的协同配合及资源共享;不断建立和优化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搭建成果转化平台,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有效促进产业发展。

  在科技创新核心战略引领下,我院科研领先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仅在2011年,就有一大批重点科研项目取得突破。在大电网安全控制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总负责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大电网安全防御在线辅助决策和协调控制技术研究”通过科技部验收,课题研发了适用于各级调度的大电网安全监测、预警与防御系统,并开发完成了适应智能电网发展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在特高压和智能电网领域,成功研制世界首支特高压干式油气套管,高海拔地区特高压交流工程关键技术深化研究稳步推进,±1100kV特高压直流技术研究推进顺利,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实现系列化,复合材料杆塔、光纤复合电缆及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完成试制。在清洁能源领域,新能源调度与控制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千万千瓦级酒泉风电基地风电场;研制了风光储联合发电全景监视与综合控制系统,实现了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全景监视与协调控制;国内首台大型抽水蓄能机组静止启动变频器成功投运;完成世界首次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现场检测试验。总之,用成绩斐然总结这一年我院的科技创新工作并不为过。

[pagebreak]

  促转化

  打造“高端产品”拓市场

  记者:在现代社会,科技创新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业化程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要实现其“第一生产力”的价值,就必须使科技创新产业化,实现科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在这方面,国网电科院历来做得很有成效。请肖院长介绍一下新的成果和独到做法。

  肖世杰: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我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既提出了使科技创新与产业相结合的需要,也为实现这种结合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舞台。

  国网电科院把市场和社会需求作为科技攻关的重要导向,为产研结合作出积极探索。科研与产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之路是国网电科院和南瑞集团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优势,要不断进行发扬和创新。

  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化步伐,首先是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2011年,我们稳步推进非晶合金变产业重组;成功引资江苏国信集团,成立了南京南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光伏系统集成业务;与GE公司新设合资公司,从事变压器智能监测诊断产品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制造业务;参股江苏轨道设计院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等。

  在一系列兼并重组、投引并重的措施基础上,我们大力开拓市场。从具有代表性的市场成果来看,我们签约国内首个省级电网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主站系统,承接多个智能变电站项目和华北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试点项目,承担太原、南京等共14个配网试点项目。覆盖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所有单位的信息运维综合监管系统成功试运行。中标世界最大单机容量巨型机组流量计项目、南水北调监测监控系统项目,承建国内首个智能化水电厂顺利投运。电线电缆产品首次中标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海讯实时数据库成功应用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轨道交通产品持续快速发展并进入地铁信号领域。

  通过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我院在支撑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近年来,依托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重大项目,国网电科院迅速开发出智能化电器设备、太阳能电站并网控制系统、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系列化产品,并形成标准,占领市场,实现了核心技术的产业化,成为推动我国电工电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2011年,我院承担了国际上区域最大、功能最全的智能电网示范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12个子项目中的4项,并为世界上规模最大,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及输电四位一体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提供了关键技术和产品。

  在拥有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并且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的基础上,2011年我们强化了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资质和能力建设。获得了金太阳示范工程、光伏系统集成和风电场工程总承包合同,首次中标智能小区类EPC项目,并且中标首个海外500千伏变电站控制保护及通信系统二次总包项目,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塑未来

  力争“世界一流”创品牌

  记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只有胸怀全球、放眼世界,才能称得上国际化企业。我们知道,这也是国网电科院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请肖院长介绍一下,国网电科院近年来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分切国际市场“蛋糕”的相关情况。

  肖世杰: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产业集团,实施国际化战略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开展国际合作和竞争,有助于把发展特高压、智能电网形成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既能提升我们的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又能增强我们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实现创新发展。

  目前,我院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去年,我们不断完善国际化保障措施,加快建立国际业务组织体系,专门成立了国际业务分公司,逐步构建国际营销体系的布局,并设立了巴西、乌克兰、菲律宾、沙特等多个海外办事处,以融摄区域优势,协调现有项目,跟踪市场需求,发掘潜在项目;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美国UL检测公司、荷兰KEMA实验室、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等多个海外公司、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并与国际电力研究交流协会(IERE)共同主办了以“智能电网与能效”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提高科研国际影响力。

  去年全院海外合同额近6亿元,较上年增长一倍,光伏发电、电线电缆和变压器等新能源和一次设备领域产品首次实现海外出口,光伏逆变器等产品实现了在西欧高端市场的突破,中标首个海外500千伏变电站控制保护及通信系统二次总包项目。目前,我院下属产业公司变电站自动化、继电保护、水电厂监控自动化、大坝安全监测、光伏设备、电线电缆、低压开关柜等技术与产品已经出口东南亚、非洲、欧洲、南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个软件产品在苏丹国调、菲律宾国调、沙特高速铁路等一批海外重点工程开建或投入使用。

  国际市场的新突破,显示了“双轮”驱动的创新效力。但我们清楚,与国际企业比,我们在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产品研发、人才队伍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为了进一步加快国际化发展,我们将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提高国际话语权;着力打造技术成熟、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系列高端产品,加快培育EPC总包能力;加大国际化人才的选拔、培养、锻炼和引进力度;展开海外收购调研,并购优质资产、引进先进技术,结合自身特点转化为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南瑞品牌国际知名度,扩大国际市场。

  我们坚信,任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有多少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只要不断解放思想观念,认清机遇,把握机遇,超前谋划,紧紧抓住科技、管理、机制、文化、人才五个关键要素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做优做精,国网电科院就一定能够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快速度、更高质量的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化产业集团。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