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未来到底要怎样发展呢

   日期:2012-09-26     评论:0    
              每到9、10月间,珠三角、长三角便进入忙碌的圣诞订单交货季。然而今年,制造业厂商加班之余,更慨叹订单量少利薄,与之印证的是,7月外贸出口增速仅为1%。

  出口制造业的寒冬,会延续多久?有专家的悲观预测是拖到明年,然而以更宏大的视野看,这个看法仍显乐观。

  越来越多的消息显示,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化生产浪潮中转向新兴市场的制造业,正在回归美国。其中的动力,固然有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对再工业化的推动,而更深远的因素,还是技术的突破。

  数字技术的发展,正让3D打印机成为制造业的新宠,巧克力、假肢乃至汽车、建筑的生产将迎来全新的模式;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则催生出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大军”计划。在制造业中,劳动力价格要素或许终将不那么重要。

  影响制造业的另一端,是市场的碎片化。越来越多从事外包的服装生产商发现,以往的“一种款式、海量订单”正被小额多款的碎片化订单所取代。供应链快速响应的ZARA模式,正迎合了这种变化。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之下,在哪里生产,由谁来生产,决定成本的高低;而小批量生产,快速销售,考验的则是设计与协同。这一趋势下,制造业回归发达国家不再值得惊诧。《经济学人》甚至认为,随着制造业的数字化,全球制造业将面临第三次大变革。

  曾经改变世界的中国制造,如今要面对数字改变的世界。这与生产精神产品的媒体处境倒也类似。在柯达破产、实体书店式微、唱片公司纷纷消失之后,传统媒体业者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技术进步的紧逼,微博所彰显的信息碎片化、受众社交化特征,更令媒体既有模式无所适从。

  探寻变局下的出路,不仅企业有需求,政府也有关注的理由。谷歌、Facebook之后,下一代的明星公司是3D Systems还是iRobot,未来会告诉我们答案,但全球制造业的重新洗牌,将对中国的就业、产业结构布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已经需要研究。

  不仅制造业面临洗牌,资本也在洗牌。近期扰攘多时的一个热点,是中概股私有化。在全球资本纷纷由新兴经济体回流美国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中概股携PE的 资金支持启动私有化退市程序,不少大股东表露了回归国内市场的意向。由于环境、理解不同,不同市场对同一企业的估值确实存在差异,然而,企业估值的最终依 据是其内在价值,对于那些缺乏自我增值打算的公司,转市不如转型。

 
标签: 制造业 机器人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