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发展:楼宇对讲的跨越性归属

   日期:2013-02-27     评论:0    

作为构建智能建筑这一庞大体系的子系统之一,楼宇对讲起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从最初的单一对讲到如今的集成操控,楼宇对讲在中国走过了漫长的变迁之路,尽管整个行业如今还徘徊在传统与变革的边缘,但很多企业已经搭上“智能时代”这辆快车,勇敢地攀登至产品链的顶端,完美地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与家中的电器设备智能连接,真正实现人类与家居的灵性互动。如此看来,我们的楼宇对讲企业,是否也应顺此发展思路,在即将风行而起的时代背景中,找到跨越性的归属?

数字化过度

楼宇对讲系统从独立系统发展到联网系统,从通过各种总线方式联网发展到半数字联网,进一步发展到运用成熟的TCP/IP网络技术联网,从功能单一型到智能综合控制型,发展非常迅速。而今天楼宇可视对讲更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

诸多业内人士普遍反映,相比于2007年,2008年对讲产品的数字化、IP网络化、集成化明显处于普及状态。数字化、TCP/IP技术开始在用户市场被广为接受,半数字对讲产品、全数字对讲产品都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

现阶段,尽管传统的模拟对讲系统仍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它的缺点也日渐突出。比如在布线结构上,模拟系统将信号传输网络分为主干总线(联网)和分支总线(单元)。设备从管理机、小区门口机、单元门口机、住户二次确认门口机、室内分机形成自上向下的分级总线结构。管理机至小区门口机、单元门口机是小区联网主干总线,而单元门口机到住户二次确认门口机、室内分机是二级分支总线。无论是主干总线还是分支总线,语音、视频、控制等信号线都需要单独敷设专用线缆,所以线缆种类和数量会较多,这都给系统造价和工程带来麻烦。

现在,半数字方式的联网方式已经比较普遍,即TCP/IP组网到单元门口机,单元门口机到住户门口机及室内机仍采用传统总线方式。据了解,其原因在于TCP/IP联网在布线、组网、信号传输、系统可扩展性、功能可扩展性、系统易维护性、联网抗干扰性、多通道通讯能力等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与传统的总线制模拟对讲相比,突出感受到IP数字对讲具有如下特点:传输距离不受地域限制,扩展升级极方便;传输的音视频、控制等信号效果远远优于传统总线方式;可实现家庭报警、家电控制、远程监控、社区服务等多种功能集成;安装调试方便,缩短了工程周期,节省了工程开支。

集成化应用

对讲系统一般包括有:中心管理机、围墙机、单元门口机、二次确认门口机、室内分机等,通过专用网络组网。可视对讲基本功能包括双向呼叫、可视通话、门口机监视、遥控开锁等功能,随着开发力度的增强和用户对附加功能的需求,现在的对讲系统还衍生出图像抓拍存储功能、留影留言功能、通话录音录像功能、户户通功能、梯控功能等。并且能与门禁系统集成,实现门禁系统通过IP网络的透明传输。

信息化深入

众所周知,楼宇对讲的技术历经了功能单一的“4n型”单元对讲、可互联组网的“总线制”楼宇对讲、基于局域网的多功能可视对讲以及乘载英特网的数字可视对讲等四个发展阶段,纵观这一历程不难发现,楼宇对讲的行业变迁与信息时代的网络环境密切相关。

而放眼环境,我国的智能小区建设虽起步较晚,后劲却很足,发展呈日新月异之势,尤其是随着互联网逐渐普及,很多小区逐步实现宽带接入,信息化建设迅速弥漫各小区并延伸至每家每户,这就使得小区的管理机制愈发智能,之前的分散式管理逐渐被集中化替代,而在此过程中,楼宇对讲也不再仅仅担当“传声筒”这一小角色,而是寻求与其他系统的集成与聚合,又或者它本身就变成一个集成平台,吸纳“配套性”功能,寻找更大的拓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网络环境日趋成熟,信息化建设也早已脱离“概念化”时代,人们通过网络把世界各点联系起来的诉求愈发强烈,表现在居所住宅层面,即为“智能社区”的兴起与深入。

所谓智能社区,即人们以住宅为平台,利用有线和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包括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背景音乐广播系统和楼宇自控系统等将居住生活有关的设施进行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

而智能社区的兴起,使得楼宇对讲在市场上直线上升,从语音对讲到可视对讲,从黑白可视对讲到彩色可视对讲,从彩色可视对讲到智能控制终端,楼宇对讲产品可谓经历了一系列“质的飞跃”。也正是这一时代背景,成为了孕育阿门人居对话机(PDH)的“温床”。

我们刚刚提到,智能社区通过运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IC卡技术等通过有效的传输与链接,建立成一个集安防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和集成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综合业务管理中心,从而为小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便利和温馨的生活环境,而为了使这一信息化管理完美进行,集楼宇对讲与智能控制双重功能于一身的PDH(PepoLEDialogueHome)似乎正合其意。

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舒适性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不再仅仅行使其基本功能,而逐渐成为人们资产的度量衡,乃至金融界的灵魂主宰。如果把水电工程比作建筑之血液,那么“智能化”毫无疑问就赋予了建筑以灵魂,让它变得更有活力、思考力和执行力,总之,智能化建筑不仅是人类的需求所至,更是时代的使命所达。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