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日期:2014-09-09     评论:0    
核心提示:在9月3-4日召开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部际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物联网发展,我国物联网发展环境持续向好,在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广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共同努力,我国物联网取得蓬勃发展。

在9月3-4日召开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部际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物联网发展,我国物联网发展环境持续向好,在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广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共同努力,我国物联网取得蓬勃发展。

在政策环境方面,近年来,一系列政策规划的出台,为我国物联网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法律法规、人才培养等十项物联网专项行动计划,推动物联网在各领域协同发展。2014年2月,在全国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马凯副总理提出了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工作重点,为全国物联网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产业发展方面,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覆盖物联网感知制造业、通信业和服务业的完整产业链,物联网产业规模从2009年的1700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36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2013年突破5000亿元。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通信协议、网络管理、智能计算、协同处理等领域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部分科研成果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标准研制方面,正在制定的物联网国家标准达49项,由我国主导制定的“物联网概述”标准草案成为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

在应用示范方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物联网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点和示范项目,并取得积极成效。在经济运行领域,浙江省智慧能源监测中心于2013年8月投入运营,已实现全省2441家以上企业的用电数据实时监测,目前正在进行省内推广,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工业节能监控平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12万亩应用示范基地内开展大田管理应用示范,节水率16%以上,肥料综合利用率提高10%~15%,每亩增产16公斤。在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广州市的交通行业智能监管体系可实时监管万余台车辆;河南省开展了环保移动执法监控系统的应用示范,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动;江苏省的太湖蓝藻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智能感知、调度和管理能力的一体化综合运行,该系统建立3年来,有效监测管理太湖水质、遏制湖泛发生,已推广应用到安徽巢湖等地,为我国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成功范本。在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领域,重庆市建成了覆盖全市的社会公共视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市、区县、乡镇政府及部门视频资源的互联互通,有力支撑了“平安重庆”建设和智能城市管理;上海建成了浦东国际机场飞行区围界安防系统,共部署27.1公里,上线以来已成功检测到多起非法入侵事件。

在区域集聚方面,依托各地产业基础和发展特色,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全国已有三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20余个省、市级物联网产业园区、基地,除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外,杭州高新区(滨江)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聚集了130多家物联网企业,重庆南岸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聚集了50多家物联网企业,物联网企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与此同时,示范基地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法规制度、安全保障等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

据了解,虽然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但还存在一些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能力亟须提升。我国物联网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物联网核心环节如高端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络、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等方面基础薄弱,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等方面与国外有一定差距。二是缺乏龙头骨干企业。我国物联网具有强大支柱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还比较缺乏,物联网整体水平较低,产业集聚带来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三是规模化应用不足。虽然我们物联网应用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无论从需求的量还是质上,都还需要继续加强投入和市场培育。当前由于应用碎片化、规模化应用不足等问题,无法对市场构成较大的带动。此外,我国物联网信息安全方面也存在隐患,一些地方已经出现盲目重复建设现象。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