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测控系统科技人员 挑起“天舟”保驾护航的“主力军”

   日期:2017-04-19     评论:0    
核心提示: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测控系统,一群“90后”科技工作者在经历了长征七号、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的历练后,已成长为给“天舟”保驾护航的“主力军”。

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测控系统,一群“90后”科技工作者在经历了长征七号、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的历练后,已成长为给“天舟”保驾护航的“主力军”。

訾金刚—“90后系统指挥员”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80后”“01”指挥员胡旭东一战成名。而在他的身后,有许许多多更为年轻的系统指挥员,訾金刚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是指挥员,但必须对测控系统的全部状态熟谙于心,从任务策划到联试联调,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节点、每一个状态他都要全面掌握,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应对自如。

回想起长五首飞时惊心动魄的历程,訾金刚依然记忆犹新。由于种种原因,“01”指挥员胡旭东接连下达推迟点火口令,远在300多公里外的某测控系统主控机房里,一双双疑虑的眼神向訾金刚投来。火箭到底怎么了?发射还要进行吗?

作为指挥员,訾金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一定要稳住。

“我们的状态是稳定的,设备是可靠的,大家不要慌!”

“无论火箭现在是一个什么状态,我们的责任就是钉在自己的岗位上,等待火箭点火起飞!”

“01没有下达新的指令,上一条指令就是铁令!”

短短三句话,给全部岗位操作手吃下了“定心丸”,终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直上九霄,訾金刚指挥的测控分系统,圆满完成了火箭发射跟踪测量任务。

2016年12月20日,作为参试人员代表,訾金刚到北京接受了习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他看来,这是最高的荣誉,最重的褒奖,最大的鞭策。

天舟一号任务中,訾金刚主动请缨担纲任务“型号负责人”,这一次,他更加坚定自信。

宁先举—“90后金牌操作手”

 

“金牌操作手!”这是长七首飞任务成功后系统工程师盛午刚对宁先举的评价。

时间回到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这既是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也是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亮相。

成功!必须成功!圆满成功!发射场的各个系统、各个岗位,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头。

发射日当天,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腾空而起,在夜空之中划出一条绚丽的轨迹。作为某型号雷达主控操作手,宁先举的任务就是操作雷达、“捕获”火箭、测量轨迹,为数据分析提供重要支撑。

火箭进入预定跟踪测量弧段,宁先举准确发现并跟踪目标,指控大厅内,跟踪曲线与理论弹道吻合。突然,信号出现异常。机房内的空气瞬间停滞,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宁先举,他能否快速应急重捕,将决定此次跟踪测量任务的成败。

设备置“清错”状态,退出跟踪,重新切距离引导,叠加手控重新截获目标……一连串的操作动作,像是手指在钢琴上轻快地“舞动”,让人眼花缭乱。短短6秒钟时间,火箭再次被宁先举牢牢“抓住”。指控大厅内,跟踪曲线恢复正常,再次与理论弹道吻合。

“关键时候的出彩,源于平日的学习训练。”组长陈俊一语道破了这位“金牌操作手”的制胜秘诀。为了练就“捕得住、跟得稳、测得准”的过硬技能,宁先举将21项应急预案、3万多字的应急操作规程烂熟于心。

长七首飞成功后,宁先举与女友刘洋领取了结婚证,如今这个已经成家立业的“90后”小伙,以更加成熟稳健的姿态,全力投身“天舟一号”任务。

胡松林—“90后驻岛第一人”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扎根海岛的时间有四分之三。在旁人看来,出生于1992年的胡松林,是一个“另类”的“90后”,对繁华不屑、对游戏“过敏”,他挚爱于0.45平方公里小岛上的安详与宁静,这种挚爱,甚至有一点“执拗”的感觉。从2013年开始,他每年驻岛时间都超过200天,2016年更是高达287天。

作为测控岗位操作手,胡松林有幸作为第一批创业者参与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2013年4月,胡松林护送设备设施前往南海某小岛,从安装调试到综合校飞,时间跨度有大半年。期间,单位领导考虑让他到后方休息一段时间,但他坚持要留在岛上。

在他看来,“这么好的学习‘黄金期’,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这一年,他在岛上一待就是220多天,设备设施由一个个零部件到成系统形成战斗力,他没有错过一个环节,这也使得他对设备原理有了全面透彻的掌握。

2014年下半年,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胡松林作为岗位操作手,圆满完成了8次航天发射测控任务,组织推荐给他立功。

2015年初,胡松林时常感到自己胃部阵阵疼痛,到医院检查发现,在他的肝动脉上发现了良性血管瘤,长宽各有3公分,医生建议保守治疗。单位领导考虑到让他上岛存在一定隐患,要求他多在后方参与支持性工作,但他毅然婉拒。

去年,文昌航天发射场长七、长五两型火箭首飞,胡松林把药品打进背包,坚持要到一线去,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新火箭首飞是大事,是要载入史册的,哪怕倒在岗位上,我也不能错过。”首飞成功的时候,他最是感到满足。

听说“天舟一号”要给“天宫二号”送快递,胡松林哪里坐得住,他又打起背包,义无反顾地奔向了茫茫南海。

青春的年纪未及而立,年轻的脸庞略显稚气,但丝毫不能掩盖这群“90后”科技工作者“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忠诚、“千磨万击还坚韧”的执着、“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守。

 

探索苍穹无止境,矢志航天竞风流!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