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为何愿意耗巨资布局医疗产业?

   日期:2016-03-16     来源:国际理财汇    
核心提示: 3月15日晚,平安集团发布年报,中国平安实现净利润651.78亿元,同比增长36.0%,不过相比业绩增长,平安布局多年的“互联网+”倒更值得关注。其互联网业务累计用户超过2亿,陆金所完成B轮融资……“客户迁徙”战略向来是平安的骄傲,基于“综合金融+互联网”的基础,切入“医、食、住、行、玩”各个场景的身法娴熟

   3月15日晚,平安集团发布年报,中国平安实现净利润651.78亿元,同比增长36.0%,不过相比业绩增长,平安布局多年的“互联网+”倒更值得关注。其互联网业务累计用户超过2亿,陆金所完成B轮融资……“客户迁徙”战略向来是平安的骄傲,基于“综合金融+互联网”的基础,切入“医、食、住、行、玩”各个场景的身法娴熟。去年四月,平安推出了 “平安好医生”——一款O2O健康医疗服务APP,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全职网络医生团队,据内部透露,目前服务用户数近5000万。那么,平安为何愿意耗巨资布局医疗产业?又将如何绘制健康产业蓝图?

  健康产业:8万亿的大市场

  健康医疗产业相比电商、社交、出行领域,有其特殊性,它服务低频又被动,这就使得整个市场很难被迅速撬动,早期也不容易被资本看好,但健康医疗却是整个社会消费结构升级转型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从市场容量来看,健康医疗的规模足够大

  去年末,一份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研究机构发布报告显示,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总量和社会日趋老龄化,国内医疗健康产业市场发展“极具潜力”。预计到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

  从市场需求而言,低成本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每一个人的心愿,但日渐稀缺的医疗资源又使得需求愈发难以被满足。

  此前,由中国保健协会领导、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组织、历时半年撰写的《中国保健用品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真正健康的人约占5%,亚健康状态者所占总人口比例则高达77%,即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已超7亿。

  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保险业就最先提出了“健康管理”概念,可以说,健康管理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其中,全美最大的健康保险公司、市值超过千亿美金的联合健康集团或许能成为中国健康管理领域很好的实践范本。

  这家成立于1974年的健康服务集团,主要分为健康保险业务UnitedHealthcare和健康管理产业链Optum两大业务板块Optum作为保险的延伸,主要由健康管理公司(OptumHealth)、健康信息技术服务公司(OptumInsight)及药品福利管理公司(OptumRX)三家子公司组成。

  美国联合健康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讲,通过商业保险为联合健康管理的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户,而健康管理的产业链,又能够从前期预防、中期治疗、后期康复提供全流程的服务。

  其中健康管理公司(Optum Health)就是面向联合健康保险板块的客户提供服务,整个网络涵盖超过85万位医师及健康持证专业人员、约6100家医院,每年为超过8500万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且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服务涵盖了日常保健、慢性病管理,甚至情绪管理等诸多领域,UnitedHealthcare的用户可以轻松就近找到集团网络内的医生或者医院。降低保险赔付风险的同时,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而整个健康管理闭环又建立在了完善的IT系统之上,电子病历、个人健康信息获取的高效性使得各环节链接十分便捷。

  中国版的联合健康

  联合健康集团壮大的背后,其实有三个核心关键点:协同性、信息化以及控费闭环。而这些在“平安好医生”身上却看到了同样商业逻辑。

  “平安好医生”作为大健康产业的入口,前端提供网上健康咨询服务,实际上后台是一个能够提供一站式、全流程、O2O服务的健康管理平台。

  从医疗资源来看,“平安好医生”分为内部与外部医生,自建有千人医生团队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提供免费在线问诊、完成预诊;同时签约了5万社会化医生的外圈,在线下3000家定点医院,完成后续导诊、就诊、随诊服务。同时,还上线了药房版块,和上海医药旗下的华氏大药房合作,方便后续送药上门。

  而在更前期的健康管理领域,则是分别针对慢性病患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由专业医生设计的慢病管理整体方案,以及线上线下的健康指导。另外针对健康人群提供营养资讯、生活起居、健康锻炼、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与联合健康集团的思路相似,“平安好医生”的服务很大部分也需要依托平安集团超2亿的互联网用户和超1亿的客户,与保险的销售团队来进行推广。

  另外,互联网医疗一直被视为医疗服务的周边服务,原因就在于很难真正掌控并拥有核心医疗服务资源,但“平安好医生”天生的保险支付方角色却可以将供应方(医生、医院、药房)和患者同时汇聚,达到“用最少的钱看好病”的共同目标。在“平安好医生”的就医服务就医场景中,平安集团的用户可以通过平安好医生选择家庭医生进行预诊,后续的导诊、就诊、随诊服务可以到平安定点医院诊所,如有需要再回到线上平台进行随访。所有的就医购药费用统一由平安健康险支付外,全流程也将由平安健康险提供控费监测。

  其实除了平安作为险资直接切入医疗行业,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医疗玩家也开始寻求保险企业的合作。因为在中国的医疗市场上,稀缺的医院、医生处于强势地位,而有需求的患者也未对互联网医疗产生依赖,希望找到合理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医疗就需要保险作为支付方的介入。春雨医生进驻中英人寿健康平台,推出中端商业保险,与人保财险试水商业保险。挂号网则携手泰康人寿,推出医者无忧的计划,为医疗意外提供担保。阿里健康也联手太平洋保险与信诚人寿,发展互联网健康保险。

  中国医疗的复杂性与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或许会让它与其他行业不同,能够站在高处厘清并重塑整个产业链的很可能并不会是这个链条中的一份子。但也正由于整个行业的高门槛与封闭性,又恰恰会让那些雄心勃勃的互联网企业屡屡碰壁。而与两者擦边的商业健康险企却能够身兼双重特性,在中国医改的背景下走出一条特有的道路,成为大健康产业真正的赢家。

  截至2015年底,平安集团总市值在全球上市企业中排名第67位,位列全球上市保险公司第二位,集团倾注资源的“平安好医生”,能不能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创千亿市值的奇迹,市场倒可以且行且看。

 
  
  
  
  
 
更多>同类企业资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图文
推荐企业资讯
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