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王大珩院士仪器科学思想 大力推动创新方法工作

   日期:2007-07-16     来源:科技部网站    评论:0    

——在王大珩院士学术思想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燕华 


 

同志们、朋友们:


    “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院士是我国科学仪器和现代计量技术的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多年来他对我国仪器学科与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和建议,对推动我国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学习王大珩院士关于仪器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加强科学仪器等创新方法工作,从源头上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王大珩院士对科学仪器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第一,王大珩院士在科学仪器研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把个人志向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光学仪器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亲自参与熔炼出了中国的第一炉光学玻璃,结束了中国没有光学玻璃的历史,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他主持研发了3000次/秒高速摄影机,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提供了重要支撑;他所领导的集体成功研制的激光、红外、电影经纬仪及船体变形测量系统等光学工程,出色地完成了火箭再入段的跟踪测量任务,独立解决了当今世界远洋航天测量的稳定跟踪、定位、标校和抗干扰等技术难题。更为重要的是,他还十分重视我国光学仪器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亲手为我国创设了一批光学和仪器科学的研究、制造和教学基地,其中长春光机所、上海光机所、成都光电所、安徽光机所、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和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突出的代表。

    第二,王大珩院士关于科学仪器一系列精辟论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科学仪器,认识科学仪器在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运用哲学思维,对科学仪器提出一系列精辟论述,明确了科学仪器的地位和作用。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现代仪器设备则是第一生产力的三大要素之一”,“仪器不是机器,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机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测量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的源头”,“仪器仪表对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生活发挥着‘倍增器’、‘先行官’、‘战斗力’和‘物化法官’的重要作用”,等等,这些论述在科技界形成了共识。
 

    第三,王大珩院士对我国科学仪器事业与高科技发展提出了富有远见的意见和建议。一是,他多次参与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12年科学发展规划中,正是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下,仪器与计量列为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奠定了仪器、计量及国家标准在我国科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二是,他多次就发展仪器仪表向中央提出重要建议,对有效推动我国科学仪器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和2000年,他联合有关院士专家先后两次向国务院提出《关于振兴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建议》和《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急需统一规划和归口管理的建议》,这两个建议都得到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得到重要批示。三是,1986年3月,他与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等科学家一起,提出了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建议。在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和积极支持下,国务院制定了“863计划”,为我国在高技术领域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科技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科学仪器自主创新


    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一流的科学研究往往离不开一流的科学仪器。长期以来,科技部高度重视王大珩院士等科学家对我国科学仪器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将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工作摆在科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大力推动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
第一,常抓调查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2000年,收到国务院领导批转科技部的,由王大珩院士等提出的《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急需统一规划和归口管理的建议》后,科技部高度重视,联合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组织了以王大珩院士为顾问的调研组历时3个月,对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进行了一次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调研工作为我们科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发布后,我们联合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激励科学仪器等高技术产品自主创新。近日,我们正组织专家组研究运用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拟从市场需求角度鼓励我国科学仪器产品的自主创新。

    第二,连续三次出台了科学仪器发展五年规划。自“九五”以来,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科学仪器的重大需求,科技部在“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分别出台了《“九五”期间科学仪器发展的若干意见》、《科研条件建设“十五”发展纲要》、《“十一五”科学仪器设备发展规划》,对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第三,大力支持科学仪器自主研发工作。自“九五”以来,连续三个五年计划中,科技部都将科学仪器自主研发工作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九五”和“十五”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予以重点支持,着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学仪器设备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国家科技计划的直接支持和带动下,攻克了一批共性技术,开发了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使量大面广的分析仪器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从“九五”初期的13%提高到“十五”末期的4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王大珩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在科技界对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已形成共识。“十一五”前三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拨经费对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的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强度是“十五”期间的三倍多。当然,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通过努力,使投入强度实现大幅度的跳跃。从支持仪器设备内容上看,“十一五”期间已从中档科学仪器向技术密集的中高档科学仪器转移,如对超高压电镜、核磁波谱仪、光钟等重大精密科学仪器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我们也知道,加强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第四,开创了创新方法工作。在科学仪器发展研究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往往依赖于相关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等创新方法的重大突破。据统计,从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大约有60-70%都是由于科学思路、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而取得的。但我国存在科学思维培育明显不足、科学方法研究与应用不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等科学工具匮乏等问题,与创新型国家建设明显不符。为此,科技部围绕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等三个层面已启动创新方法工作。目前,已重点推进了“科学方法大系”的研究和编制工作,以及企业技术创新方法试点培训工作,下一步并将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协等部门共同推动相关工作。
 

    三、学习贯彻王大珩院士科学仪器思想,大力推动科学仪器等创新方法体系快速发展。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为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认真学习王大珩院士有关科学仪器和科学思维的思想,发扬先生开拓进取、勇于奉献、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崇高品德,着力推动科学仪器等科学工具自主创新,大力推进重要科学思维的凝聚和传播,高度重视已有科学方法的总结归纳和培训推广,切实从源头上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第一,着力加强科学仪器等科学工具的自主创新。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紧密围绕《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科学仪器自主研发,以及加强监测技术、检测技术、测试技术、勘探测试技术等工作的战略部署,坚持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着力推动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原始创新,开展科学仪器的新原理、新设计、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二是,自主研发科学仪器设备的关键核心技术,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新兴领域相关以及与大科学装置配套的重要科学仪器;三是,加强试剂、软件模型、样品前处理设备等科学仪器辅助设备的研究开发;四是,充分挖掘现有大量科学仪器设备潜能和利用水平,科学仪器设备升级改造技术研究开发,五是,要加强政府采购、鼓励产学研结合等政策的执行力度,大幅度提高现有科学仪器成果的市场转化水平。

    第二,加强科学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育。一是,要对王大珩院士等大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二是,借鉴发达国家已有教材和经验,广泛开展科学思维的基础教育与科普工作,重点从“娃娃”抓起,突破传统思维框架的束缚,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三是,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加强科学思维、学术和技能素养的培育,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崇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创新方法奠定基础。

    第三,加强科学方法的研究和企业技术创新方法的培训工作。开展“科学方法大系”研究、设计与编制,动员科技人员的广泛参与,对各学科方法,包括管理方法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集成与创新研究,促进学科研究与方法研究的交叉融合;加强针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发明创造的方法的企业培训,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方法支撑。

    第四,加大对创新方法的投入力度,引导与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创新方法行动。一是,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以及科研项目的设置上,注重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研究与创新的支持,形成国家对创新方法投入的长期的、稳定增长的渠道;二是,在相关科技计划与优先领域中,超前部署对未来科技发展有引领作用的科学思维与方法的研究和创新项目;三是,对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中采用新的思路、探索新的方法以及进行工具设备创新的研究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四是,对引领学科前沿、抢占高科技战略制高点、支撑重大技术创新、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方法创新,加大投入力度;五是,对在方法上创新性强的小项目、非共识项目以及学科交叉项目给予特别关注和支持,在科研项目的立项与选择评价上,采用符合国际规范的科学研究评价方法,提高同行评议的水平。

   谢谢大家。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推荐资讯
可能喜欢